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一種菌類,白白的身子,頂著褐色菌蓋,上面凹凸不平,滿是褶皺,有點像肚頭,又有點像蜂巢,造型和其他蘑菇又差別很大……
這叫羊肚菌。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
由羊肚狀的可孕頭狀體菌蓋和一個不孕的菌柄組成。菌蓋表面有網(wǎng)狀棱的子實層,邊緣與菌柄相連。菌柄呈圓筒狀、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它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長得像肚頭,牛肚、羊肚都像,只不過因為羊肚個頭小一些,和菌的大小比較般配,所以就這么叫了。
羊肚菌又叫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為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真菌。
生長于哪里?
羊肚菌春末至秋初生長于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針葉闊葉林混交林中,多生長于闊葉林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在云南、四川、貴州、西藏均有分布。
在山火之后的兩至三年內(nèi)產(chǎn)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著會根據(jù)山火來采集羊肚菌。
有什么作用?
云南民間流傳著“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
《中華本草》記載:羊肚菌消食和胃,化痰理氣。主治消化不良,痰多咳嗽。還可以防癌抗癌、預防感冒、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
羊肚菌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怎么吃?
對于食用方法是各種各樣??蔁鯗沙床说鹊?。
由于羊肚菌產(chǎn)季短,保鮮很困難,所以我們見到的大多數(shù)都是羊肚菌的干品。
剪泥根,剩下的都是可食用部分:
食用的時候要先泡發(fā)。泡發(fā)簡單,流水沖洗后放入溫水中浸泡,水量不宜過多,蓋過菌面便可,水會變成酒紅色,待羊肚菌完全變軟便可撈出洗凈備用。泡發(fā)后的水不要倒掉,里面可是羊肚菌味道和養(yǎng)分的精華所在。
經(jīng)沉淀泥沙后可直接用來燉湯,湯味更鮮更濃。清洗羊肚菌的時候要注意清洗菌蓋上的凹槽,那里容易積累灰塵等臟物。
若想嘗一下羊肚菌味道如何,不妨試一下漢古醫(yī)館的養(yǎng)胃羊肚菌湯。還可以溫養(yǎng)脾胃,增強免疫力。適合體質(zhì)虛弱,容易感冒;面黃形瘦,胃納不振的人群。主要成分是羊肚菌、紅參須和笨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