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回家,一不小心給感冒了,準備出去買點藥,可是沒走多遠,看到路旁有一些紫蘇,于是放慢了腳步,采摘了一些紫蘇葉,然后在田邊采了一些小蔥,然后回去熬上一碗湯,趁熱喝下,微微汗出,傍晚時分,再喝上一碗,就好的差不多了。
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小時候也經(jīng)歷過,那個時候我只要身體一感風寒,就會感冒。那個時候家里窮,去醫(yī)院要步行幾十公里,好在爺爺精通醫(yī)藥,于是就用紫蘇葉和蔥白給我熬湯喝。從那之后,我就知道,紫蘇加蔥白,對于風寒感冒效果是挺不錯的。
紫蘇一般長在房前屋后、溝邊地邊,肥沃的土壤上,野生的比較多,也有人栽培這種植物。如果不認識紫蘇的人,也就把它當做野草了,不去理會。但是紫蘇卻渾身是寶,在中醫(yī)人的眼里,可以說是一味極其常用的中藥。
紫蘇是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皆可入藥。一般采收紫蘇葉,需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紫蘇未開花時進行;采收紫蘇梗,一般在9月上旬開花前,花序剛長出時采收;采收紫蘇子,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種子果實成熟時采收。采收紫蘇要選擇晴天收割,香氣足,方便干燥。
紫蘇葉是紫蘇中最常用的部分,既可以入藥,也可以食用。中醫(yī)認為,紫蘇葉味辛性溫;歸肺、脾經(jīng);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等作用;適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妊娠嘔吐,魚蟹中毒等癥;一般用量為5~9g。
紫蘇梗的使用范圍與紫蘇葉卻不太一樣,而且還有較大的差別。中醫(yī)認為,紫蘇梗味辛性溫;歸肺、脾經(jīng);具有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等作用;適用于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等癥;一般用量為5~9g。
最后來看看紫蘇子,紫蘇子與紫蘇葉和紫蘇梗的作用又有一些不同。中醫(yī)認為,紫蘇子味辛性溫;歸肺經(jīng);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等作用;適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癥;一般用量為3~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