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常講望聞問切,我們看醫(yī)生時,醫(yī)生也常讓我們伸舌頭,以觀察我們的舌苔情況。通過舌頭和舌苔可以反映出我們的內(nèi)臟以及軀體疾病。究竟中醫(yī)們在看舌苔的時候是在看什么,我們也來跟著了解一番吧。
舌苔是中醫(yī)術(shù)語,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層薄白而潤的苔狀物。因舌苔由胃氣所生,而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因此,舌苔的變化可反映臟腑的寒、熱、虛、實,病邪的性質(zhì)和病位的深淺。
舌通過經(jīng)絡(luò)與五臟相連,因此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客觀地反映于舌象,通過舌診可以了解臟腑的虛實和病邪的性質(zhì)、輕重與變化。其中舌質(zhì)的變化主要反映臟腑的虛實和氣血的盛衰;而舌苔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
舌苔辨證分為望苔色和望苔質(zhì),中醫(yī)根據(jù)舌苔的情況來診斷疾病。
苔色:
苔色即舌苔的顏色,病態(tài)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黃苔、灰苔、黑苔。
?。?)白苔:一般表示為表證、寒證。舌苔薄白而潤為正常人的舌苔,同時,苔薄白亦是表示病在體表而未入里。舌苔薄白而過于潤滑,多見于表寒證。苔薄白而干燥,為表熱證或感受燥邪。舌苔白厚而干燥,代表濕濁化熱傷津。舌苔布滿白苔,摸之不干燥,稱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且干燥,稱為“糙裂苔”,多見于溫熱病。舌淡苔白而滑潤,代表寒證或寒濕證。舌苔白滑而粘膩,見于體內(nèi)有痰濕或濕困于脾。舌苔白滑而腐,為胃腑蘊熱。如果苔白如雪花片而質(zhì)干枯者,稱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滿口生衣,出現(xiàn)霉苔或生糜爛點,為胃氣衰敗,臟氣將絕之危候。
?。?)黃苔:黃苔主里熱證。苔薄黃厚而干燥,則里熱盛,津液受損。苔黃干燥生刺,舌有裂紋,為里熱極盛,津液大傷,臟腑大熱。舌苔黃厚而膩,多為痰熱、食積或濕熱內(nèi)蘊。舌苔黃滑而潤,為陽虛表現(xiàn)。
(3)灰苔:主里證。苔灰薄而潤滑,多為寒濕內(nèi)阻,或痰飲內(nèi)停。苔灰而干燥,為熱病或陰虛火旺。
?。?)黑苔:黑苔大多由黃苔或灰苔轉(zhuǎn)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極其嚴重。苔黑而干燥,為熱盛津虧。舌尖苔黑而干燥,為心火盛。苔黑而潤滑,為陽虛陰寒極盛。
苔質(zhì):
望苔質(zhì)即望舌苔的形狀質(zhì)感。主要觀察苔的厚薄、潤燥、腐膩、剝落、有根無根及偏全等情況。
?。?)厚、薄苔:
苔質(zhì)的厚薄,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準。透過苔質(zhì)能見到舌體,稱之薄苔,否則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較輕;舌苔厚,表明病情較為嚴重。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舌苔由薄變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輕變重;若舌苔由厚變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轉(zhuǎn)。
?。?)潤、燥苔:
舌苔潤滑多津液,為津液未損傷,稱為潤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稱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黃者,為胃熱熾盛,損傷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為熱極陰傷。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則屬熱極津液枯竭。
?。?)腐、膩苔:
苔質(zhì)顆粒細小致密,中厚邊薄,刮之易去者,稱為膩苔。苔質(zhì)顆粉較大,疏松而厚,形狀似豆腐渣堆積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稱為腐苔。膩苔常見于濕濁、痰飲、食積、濕溫等。腐苔為食積腸胃、痰濁內(nèi)蘊及潰瘍之證。舌苔白膩,多為濕痰,或胃陽虛。舌苔黃膩,多為痰熱,食滯化熱。舌苔厚腐,多為飲食停積胃腸。舌苔布滿白衣,稱為口糜,表明胃氣衰敗。
?。?)剝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稱為剝落苔。如果苔全部脫落,表明胃陰枯竭,大傷胃氣。若舌苔剝落不全,剝落處光滑無苔,稱為花剝苔,表明胃的氣陰兩傷。如果舌苔剝落處不光滑,有類似新生顆粒,稱為類剝苔,表明病人血氣不連續(xù)。若舌苔大部分脫落,僅留下一小塊,稱之雞心舌,則為胃氣陰虧損之證。另外,舌苔從有到無,為胃的氣陰不足,正氣漸衰;如果舌苔從無而逐漸變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轉(zhuǎn)。
(5)有根、無根苔:
舌苔緊貼舌面,刮之不去,稱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稱之無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氣,常見于實證、熱證;無根苔表明胃氣已衰,見于虛證、寒證。如果有根兼薄苔,屬于正常苔,表明正氣未傷;若無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氣衰敗。
?。?)全、偏苔:
舌苔布滿整個舌,稱全苔。舌苔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稱偏苔。全苔代表濕痰阻中之證。如果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卻未深入,但胃氣卻受傷。若舌尖部分無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腸胃有積滯或有痰飲。舌苔偏于左側(cè)或右側(cè),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膽濕熱;舌中央無苔、舌邊緣厚苔而中央薄苔,為陰虛、胃氣損傷或血虛之證。
看舌頭辨出身體疾病
看舌頭要分幾個部分:第一,看舌質(zhì),是紅的,還是紫的;是淡的,還是暗的?第二,看舌苔,是黃苔,還是白膩苔?第三,看舌體,有沒有裂紋、有沒有齒痕?是胖舌,還是瘦舌?舌頭是不是僵硬,有沒有歪斜等。最后,看舌的脈絡(luò)。
舌兩側(cè)紅,肝火旺
如果不僅口干,口還發(fā)苦,眼睛發(fā)紅等,則都屬于肝火旺的表現(xiàn)。有肝火時,舌質(zhì)會發(fā)紅,但兩側(cè)紅更明顯。臨床上,吃龍膽瀉肝丸就可以清肝火。此外也可以喝藥茶,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荊子沏水。如果伴隨臉發(fā)紅,血壓升高,可以用夏枯草、鉤藤來泡水,具有輔助降壓作用。
舌尖紅,有心火
一般來說,比正常顏色要深的紅舌是比較多見的病體癥狀,它預示著體內(nèi)有熱證。心火的表現(xiàn)主要是舌尖紅,另外還有口干、煩躁、口舌生瘡、睡眠不好、小便發(fā)黃、大便偏干等癥狀。如果心火旺盛,但癥狀較輕的,在臨床上常用導赤散;如果癥狀嚴重,可以用瀉心湯,里面有黃連、黃芩、黃柏、大黃,這些中藥都有瀉火作用。
舌紅咳嗽,有肺火
發(fā)紅部位在舌頭的前半部,且伴隨咳嗽、鼻干、口干、咽干等,一般屬于肺火。清肺火主要使用瀉白散。此外,因為肺與大腸相表里,很多肺熱病人大便都不通暢。因此,治療時既要清肺熱,還要通腹氣,可以用白茅根15克、蘆根15克、大白蘿卜50克切成塊,做成湯,就是一道很好的清熱佳肴。
舌紅苔黃且口臭,胃火
胃熱的時候整個舌頭都比較紅,有時候舌紅苔黃,黃色會把紅色覆蓋掉,需要特別注意。胃火旺者通常表現(xiàn)出胃疼、口臭口苦、老想喝水,特別是涼水等癥狀。此時建議試試清胃熱的藥。若是除了胃疼,還有似饑非饑,似脹非脹的感覺,不想吃東西,嘴干,通常是胃陰不足導致,可采用蘆根、石斛、沙參等養(yǎng)胃陰。
舌紅少苔,可能有腎火
上面幾種情況都屬于實熱證,往往是舌紅有苔,而且都是黃苔。如果舌紅少苔或者沒苔,就是虛熱證了。如果舌紅少苔,舌質(zhì)紅得不是那么明顯,可以用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以補腎陰為主,它是三補三瀉,比較平和。如果舌紅的程度比前者明顯,還伴有潮熱、盜汗,手老想放在玻璃板上,這種情況要用知柏地黃丸。
舌頭發(fā)白,多屬脾虛
舌頭正常的顏色是淡紅的,不正常的“舌淡”癥狀表現(xiàn)為淡白舌,血色很少。臨床上,舌淡表明氣虛、血虛,其中最常見的是脾氣虛所致。脾氣虛的人總覺得渾身沒勁、累,不想吃東西,胃有脹滿感,大便偏軟、不成形。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選擇四君子湯、香砂養(yǎng)胃丸等。如果除了脾虛,還有中氣不足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有時候肚子墜脹,大便拉稀次數(shù)比較多,可以選擇補中益氣丸。
舌診時要注意什么
1、注意光線:望舌時,須讓患者面向光亮處,使光線直射口內(nèi),不要在有色的窗下進行望診。在夜間望舌時,應在強光下進行,否則不易分辨舌的顏色,所以一定要注意光線的明暗。
2、注意染苔:某些食物或藥物,可使舌苔染上某種顏色,而不易分辨其苔色和燥濕。如食橄欖、烏梅,可使舌苔染黑,服黃連素、核黃素等藥物,能使舌苔染黃。所以,在臨床診察時,發(fā)現(xiàn)舌苔突然變化,或苔色與病情不符,應詳細詢問其飲食及服藥情況,確定其是否染苔,以免誤診。
3、其他:飲食的磨擦或刮舌后,可使舌苔變??;飲水后可以使舌質(zhì)濕潤;進冷食后,可以使舌質(zhì)暫時變白;進熱食或辛辣食物后,可以使舌質(zhì)暫時變紅;因鼻塞不通而張口呼吸的患者,其舌面較干燥等。
以上是舌苔和舌頭望診時的一些判斷,以供參考。
用于測量人體的身體脂肪率。
健客價: ¥199分部位測量,了解身體脂肪的變化,有效做好個人健康管理。
健客價: ¥1520女性滋補佳品
健客價: ¥68詳情可參考說明書。
健客價: ¥456舒肝養(yǎng)血,化瘀理氣。適用于急、慢性無黃疸型肝炎及肝炎綜合癥。
健客價: ¥20溫腎益精。用于久病腎虛,腰膝酸軟,遺精陽痿。
健客價: ¥298溫中醒脾,和胃降逆,芳香化濁,消導化食。用于萎縮性胃炎,淺表胃炎及其他性胃炎,胃竇炎及傷食濕重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癥。
健客價: ¥20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價: ¥23潤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陰虛肺熱,咳嗽,喘促,口燥咽干。
健客價: ¥35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各種瘡瘍初起,無名腫毒,疔瘡發(fā)背,乳癰腫痛等癥。
健客價: ¥26.8迷你的KJ寶貝來了!
健客價: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