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特色 > 推拿按摩 > 五穴位五食療防治貧血 教你養(yǎng)出好臉色

五穴位五食療防治貧血 教你養(yǎng)出好臉色

2016-09-06 來源:中醫(yī)思維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足三里、關元、氣海是人體三大強壯要穴。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敝f。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統(tǒng)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疾病。

   一、血海穴

  俗話說補血找血海,補氣找氣海。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脾經所生之血聚集之處,有化血為氣,運化脾血之功能。還有引血歸經,治療血癥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體內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癥狀。
 
  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xù)3-5次)或按摩(輕柔每側3分鐘)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jié)痛等癥有效。
 
  二、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huán),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tǒng)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huán)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養(yǎng)生穴位,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交匯的穴位,脾統(tǒng)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yǎng)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養(yǎng)生穴位各20分鐘,可排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wěn)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之穴),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yǎng)腦髓。是保證肝血充足的首選。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胃酸過多、空腹燒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選陽陵泉穴有良效。
 
 
  五、關元穴
 
  足三里、關元、氣海是人體三大強壯要穴。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統(tǒng)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疾病。
 
  按摩關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每一輪輕輕按壓8次,每次8輪,補血、消除小楠肚。
 
  【飲食療法】
 
  貧血在祖國醫(yī)學屬“虛證”范疇,虛證常見有血虛、氣虛、陰虛、陽虛等?;颊呖筛鶕约旱牟∏椋x擇適宜的食療方法進行調治:
 
  1、龍眼肉15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熱溫服。
 
  功效:養(yǎng)心補脾,滋補強壯。
 
  2、新鮮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
 
  羊骨洗凈捶碎,加水熬湯,去渣后,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時中適量調米溫服,10-15天為一療程。
 
  功效:補腎壯骨。
 
  3、糙糯米100克,薏苡仁50克,紅棗15枚。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
 
  功效:滋陰補血。
 
  4、制首烏60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
 
  先以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紅棗和粳米煮粥,將成,放入紅糖適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熱溫服。首烏忌鐵器,煎湯煮粥時需用少鍋或搪瓷鍋。
 
  功效:補肝益腎,養(yǎng)血理虛。
 
  5、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
 
  功效:補鐵,適用于缺鐵性貧血。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