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中醫(yī)頻道 > 方劑 > 中成藥壇 >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

黃柏的功效與作用

2016-06-22 來源:健客網(wǎng)社區(qū)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黃柏味極苦色鮮黃,善入中土。其苦寒斂藏之力,善于清解濕熱,其通達微潤之氣,善于流通水濕。濕氣郁滯,在上宜汗以發(fā)之,在中宜斡旋運之,在下宜流通瀉之。

  黃柏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原名“蘗木”。黃蘗之名首見于《名醫(yī)別錄》?,F(xiàn)今通常簡寫作黃柏。商品有關黃柏和川黃柏二大類。京津地區(qū)市售為關黃柏。

  別名:黃蘗、黃柏。

  來源:關黃柏:為蕓香科植物落葉喬木黃蘗樹(黃波羅樹)除去粗木栓皮的干燥內(nèi)層樹皮。有野生及栽培。

  川黃柏:為蕓香科植物落葉喬木黃蘗樹屬,黃皮樹及其變種禿葉黃皮樹,峨嵋黃皮樹,云南黃皮樹,鐮刀黃皮樹等除去栓皮的干燥內(nèi)層樹皮,有野生及栽培。

  產(chǎn)地:關黃柏,主產(chǎn)于遼寧、吉林、黑龍江。此外內(nèi)蒙、山西、河北等省亦有分布。

  川黃柏:主產(chǎn)于四川、貴州、云南、陜西、湖北。此外湖南、甘肅、廣西等省亦有分布。

  性狀鑒別:關黃柏:呈薄板片狀,長寬不一,厚約1.5~5毫米,外表面污黃色或淡棕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順細淺溝紋和崩裂。內(nèi)表面淡棕黃色或稍帶淡綠色,略平坦,縱順絲紋細密。質(zhì)稍輕松,易折斷,斷面鮮黃色稍帶綠色。呈層片狀,顯纖維性。氣微,味苦。嚼之產(chǎn)生粘滑液。

  川黃柏:呈板片或卷筒狀,長寬不一,厚2~5毫米,外表面棕褐色較平坦,內(nèi)表面污黃色或棕黃色。質(zhì)較堅硬,折斷面鮮黃色,顯纖維性。余與關黃柏相同。

  以上兩類黃柏均以皮層厚,呈板片狀、無栓皮、外表面皮淡棕黃色、內(nèi)色鮮黃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小蘗鹼、黃柏桐、黃柏內(nèi)酯、白鮮內(nèi)酯。

  藥理作用:

  1、抗菌:體外試驗對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強,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和鏈球菌也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2、抗真菌:作用類似黃連,但效力較弱。

  3、收斂消炎:動物實驗證實黃柏可減輕局部充血。

  此外,還有利尿、健胃、外用促進皮下溢血吸收等作用。

  炮制:切絲。生用鹽水炒,酒噴炒、炒炭。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入腎,膀胱經(jīng)。

  功能:瀉腎火,清濕熱,解瘡毒。

  主治:骨蒸勞熱,盜汗,遺精,黃疸,尿閉,淋濁,帶下。足膝腫痛,癰腫瘡瘍等癥。

  臨床應用:

  1、用于治療“濕熱”下注而成的足痿(大致相同于感染性周圍神經(jīng)炎、脊髓神經(jīng)根炎等),下肢癱瘓麻木,有心胸煩熱,口燥咽干,大便燥結(jié)等癥狀者,以黃柏配蒼術(shù)清濕熱,即二妙散,再加牛膝名三妙散,效果更好,可以此為基本方,再隨癥加用適當藥物

  2、用于治療熱痢。可單用,或配白頭翁、秦皮。

  3、用于治療濕熱黃疸(全身發(fā)黃、發(fā)熱,有頭汗)??膳錀d子,方如梔子柏皮湯,但常要加配其它清熱燥濕藥。

  4、用于治療陰虛火旺,潮熱骨蒸。可配知母以瀉腎火,方如知柏八味丸、大補陰丸。

  5、用于治療濕熱所致的黃濁白帶??膳滠蛯?、白果等,方如易黃湯。

  6、用于治療皮膚濕熱(瘡癤、濕疹等)??膳?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oldnoir.com/product/6961.html" name="InnerLinkKeyWord">苦參、荊芥、蘇葉等內(nèi)服兼外洗,或濕敷。也可用黃柏粉3g,配青黛粉3g、石膏粉30g,用麻油調(diào)搽濕疹。

  用量:內(nèi)服3~12g,外用適量。

  附:黃柏、黃芩、黃連三者功用大同小異,且?;ハ嗯浜贤谩F鋮^(qū)別是:黃芩善瀉肺火(治肺熱咳嗽),黃連善瀉胃火(消痞止嘔),黃柏善治下部濕熱(治腳氣足痿)。

  處方舉例:

  1、三妙散《醫(yī)學正宗》:黃柏9g、蒼術(shù)9g、牛膝9g,研末內(nèi)服,或入湯劑配合其它藥。

  2、梔子柏皮湯《傷寒論》:梔子6g、黃柏6g、甘草3g,水煎服。

  3、大補陰丸《丹溪心法》:黃柏12g、知母12g、熟地18g、龜板18g,水煎服(如能加用豬脊髓更好)。

  4、易黃湯《衷中參西錄》:黃柏6g、白果12g(打)、芡實15g、車前子6g(布包),水煎服。

  注:1、另有朝鮮進口黃柏,性狀與黃柏相同。

  2、據(jù)《中藥志》第三冊黃柏項下記述,我國某些地區(qū)(如青海、河南、四川、山西等地)以小蘗科小蘗屬和十大功勞屬多種植物的樹皮層,去掉栓皮代黃柏用,習稱山黃柏或土黃柏。本品呈較小的薄板片狀或卷筒狀厚1~2毫米,外表面棕黃色,兩面均顯縱順細絲紋。質(zhì)輕松脆,易折斷。斷面黃綠色,不呈層片狀,放大鏡下觀察呈規(guī)律的長方格狀,格內(nèi)空虛如網(wǎng)眼。氣微,味甚苦,嚼之不產(chǎn)生粘滑感。其療效是否與黃柏相同尚待研究。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