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通勞宮穴功法
勞宮穴是人體內(nèi)外氣息交換的主要通道。勞宮打開后,練功者就非常方便地實現(xiàn)內(nèi)氣外放,外氣內(nèi)收,進而達到自然大宇宙和人體小宇宙平衡,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氣功的穴位采氣" src="http://img.jianke.com/article/201508/20150812145729678.jpg" />
功法:雙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垂于身體兩側(cè),頭頸端正,兩眼微閉,含胸拔背,全身放松,意守丹田片刻。然后兩臂向兩側(cè)平舉,同時掌指上翹,至兩臂呈一字形時,十指尖朝上。然后兩臂外旋,轉(zhuǎn)掌心向上,兩手緩緩上舉至頭頂上方,兩掌相合,用力向上一伸。然后慢慢沿身體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式。注意兩手掌面不要貼緊,應有空隙,然后,兩掌輕緩地向左水平擺動,意念兩手之間的氣貫入右勞宮穴,再輕緩地向右水平擺動,意念兩手之間的氣貫入左勞宮穴。如此反復導引。左右擺動的幅度不要過大,待熟練后,便可只有動之意,沒有動之形。
經(jīng)上勢導引,氣感較強后,以意引氣。吸氣時,氣自下丹田上升——膻中穴——大臂、小臂內(nèi)側(cè)——勞宮,稍停呼氣。呼氣時,氣進入另一勞宮穴——小臂、大臂內(nèi)側(cè)——膻中穴——下丹田。
收功時,左手心貼準肚臍,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女性相反),先順時針方向從內(nèi)向外繞圈按摩18次,再反方向由外至內(nèi)繞圈18次(女性相反)。搓熱雙手,輕擦臉部數(shù)次。
2.打通涌泉功法
涌泉在腳心底,這個穴位的開通對于排除病氣,吸取地氣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涌泉的特殊的位置,不可能采取拉氣的辦法開通。所以主要是靠意念。練功者站坐皆可,先用意守法守住涌泉,待有感覺后,先默念“開涌泉,接通地氣,通九重地。”然后,意念內(nèi)氣從腳小指到大指,沿整個腳掌邊沿轉(zhuǎn)一圈,然后從涌泉出去,深入地下,再引地氣上升,從足三陰經(jīng)回到丹田,然后再循足三陽經(jīng)下去到涌泉入地下,反復循環(huán),最后將地氣收回丹田。
3.打通百會穴功法
百會穴在頭頂,為清陽之匯海。此穴在上乘功夫中極為重要,此穴一開,天地宇宙的清靈之氣都能吸收過來。
?。?)丹田補氣法。練功者自然站立,舌抵上腭.意守丹田練功。左手手心對準肚臍,右手背對準命門,手心手背離體約一寸左右,每練3~5分鐘左右要倒換一次,可練10-20分鐘。此功法增長功力很快。
?。?)貫項法:練功者自然松靜站立,意守丹田,然后手從身體兩側(cè)輕輕抬起捧氣至頭頂,手心朝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對準百會三、五秒鐘后,意念雙手用力撲開頭頂,恢復自然站立式。第二次右手在下,左手在上,這樣反復作3-9次。這種功法可很快開天門穴。天門一開吸力很大,周圍一大片距離的外氣都可采入,長功很快。
總之,穴位采氣法,主要是打通穴位,穴位一旦打通,練功者無論是專門采氣也好,還是隨興而采,都可以及時吸取天地自然的清靈之氣,而獲得高能量物質(zhì)。只要意念到,氣就能采進來。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骨質(zhì)增生、肩周炎、坐骨神經(jīng)痛、跌打扭傷、風濕類風濕關節(jié)炎及各種老年行骨關節(jié)病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42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血液流變性、促進新陳代謝、改善 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健客價: ¥850適用于中醫(yī)穴位貼敷,通過磁場物理原理起輔助治療作用。用于各種原因的失眠,輔助促進入睡和緩解失眠。
健客價: ¥69外用,穴位敷貼。適用于畏寒體虛、腰膝酸軟、白發(fā)脫發(fā)、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枯萎、陽痿早泄、精少不育、性功能減退及更年期綜合癥等。
健客價: ¥68深層穴位神經(jīng)進行全方位的刺激激活,深度刺激所護部位經(jīng)絡,使血流加快,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組織營養(yǎng),從而達到行氣活血,強健體魄的功效。
健客價: ¥72舒筋健腰丸(白云山):補益肝腎,強健筋骨,驅(qū)風除濕,活絡止痛。用于腰膝酸痛。 麝香止痛貼膏(贈):祛風除濕,活血舒筋,消腫止痛。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痛,腰背冷冷痛,跌打損傷等。 舒筋健腰貼(君浩敷貼):使用時根據(jù)不同的傷痛或疼痛部位進行穴位貼敷。用于骨病各種疼痛的輔助治療。頸椎、腰椎關鍵、跌打、腰腿疼、骨質(zhì)增生、肌肉勞損、積液粘連等均可使用。
健客價: ¥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