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中醫(yī)頻道 > 中醫(yī)文化 > 古今名醫(yī) > 國醫(yī)大師張鏡人:要懂得保養(yǎng)我們的脾胃

國醫(yī)大師張鏡人:要懂得保養(yǎng)我們的脾胃

2015-04-02 來源:健客網社區(qū)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盟 美容護膚
摘要:張鏡人 男,漢族,1923年6月出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教授,1942 年6月起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上海市名中醫(yī)。張鏡人畢生懸壺滬上,是當地老百姓心目中的蒼生大醫(yī)。

  脾胃在人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黃帝內經·素問》中講道:“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將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比做倉廩,也就是人體內的“糧食局長”,身體所需的一切物質都歸其調撥,可以攝入食物,并輸出水谷精微(營養(yǎng)物質)以供全身之需。如果脾胃氣機受阻,運化失常,那么五臟六腑無以充養(yǎng),精、氣、神就會日漸衰弱。

  有人說,脾胃是人體的能量之源,就和家電沒電什么都干不了一樣。此話不假。脾胃“管理”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體“電能”就少,“電壓”就低,很多“費電”的器官都要“省電、節(jié)能”,導致代謝減慢,工作效率降低或干脆臨時“停工”,五臟六腑都不能好好工作。短期還可以用“蓄電池”的能量,長期下去就不夠用了,疾病就來了。由此看來,養(yǎng)好后天的脾胃“發(fā)電廠”有多么重要!對此,國醫(yī)大師張鏡人教授給了我們一些建議:

  1.思傷脾,千萬別思慮過度

  《黃帝內經》中說“思傷脾”,思慮過度就會擾亂脾的正常工作,表現在身體上就是食欲不振、無精打采、胸悶氣短。所以,我們要盡量做到思慮有節(jié),這樣脾的功能才會正常,脾經也才能通暢。

  2.仰臥搖擺可加強胃腸功能

  搖擺運動通過脊柱的輕度活動,能減輕局部疼痛、肌肉麻痹,還可以帶動胃腸的活動,從而加強胃腸功能,對防治便秘、腸粘連、腹脹、腹痛等有良好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仰臥式

  不用枕頭,平躺在床上;兩腳尖并攏,盡力向膝蓋方向勾起;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于頸后;兩肘部支撐床面。身體模仿金魚游泳的動作,快速地向左右兩側做水平扭擺。如果身體難以協(xié)調,可以用雙肘與足跟支撐,幫助用力。動作協(xié)調之后,可以逐漸加快速度。每次練3~5分鐘,每天練習2次。

 ?。?)俯臥式

  俯臥,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墊于前額下。以雙肘尖支撐,做迅速而協(xié)調的左右水平擺動。

 ?。?)屈膝式

  采取仰臥式,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墊于頸后。兩腿并攏屈膝,腳跟靠近臀部。擺動時以雙膝的左右搖動來帶動身體的活動,向左右兩側交替扭轉。開始時幅度可小些,熟練后可加大幅度、加快頻率。

  3.補中益氣湯,補脾健胃是良方

  宋金時期著名醫(yī)學家李東垣是“補土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人以脾胃中元氣為本,結合人們由于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寒溫失所導致的胃氣虧乏所出現的癥狀,創(chuàng)制了調理脾胃的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張鏡人教授在不同的場合,曾多次提到過這個方子,認為它是“補脾健胃的良方”,其方如下:

  【組成】黃芪15~20克,甘草(炙)5克,人參(去蘆)10克,當歸身(酒焙干或曬干)10克,橘皮(不去白)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術10克。

  【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劑,每服10~15克,每日2~3次,溫開水或姜湯下。

  【功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胃氣虛癥見發(fā)熱,自汗,渴喜溫飲,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蒼白,大便溏而不暢,脈洪而虛,舌質淡,苔薄白。脫肛,子宮下垂,久瀉、久痢及久瘧等證屬氣虛下陷,清陽不升等。

  4.胃不好,用小米補一補

  中醫(yī)認為,小米味甘咸,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內熱者及脾胃虛弱者更適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既能開胃又能養(yǎng)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嘔吐的功效。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單獨熬煮,亦可添加大棗、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yǎng)粥。對脾胃虛弱或者夏季經常腹瀉的人來說,小米有很好的補益作用。與山藥一起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食欲不振的,可將小米加糯米與豬肚同煮而食,方法是將小米和糯米浸泡半小時后,裝到豬肚內,燉熟后吃肉喝湯,內裝的小米和糯米取出晾干,分次食用。小米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

  5.運動、按摩皆可健脾胃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脾氣”活動,增強其運化功能。年輕人可做仰臥起坐,在每天起床和睡前各做20~40次;老年人則宜做摩腹功,即仰臥于床,以臍為中心,用手掌順時針旋轉按摩。因為脾胃是在中焦的位置,如果直接按摩脾胃會不舒服,所以可以拍打、按摩位于上面的膻中穴和下面的下丹田(關元、氣海、陰交、石門)。膻中穴和下丹田之間就是脾胃,所以在膻中穴和下丹田兩個位置多做一些按摩,有助于脾胃的調養(yǎng)。這就是張鏡人教授提倡的“五心按摩法”。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