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據浙江媒體報道,寧海檢察院1日通報了一起非法生產毒膠囊案件。被查獲的空心膠囊及生產原料中,重金屬鉻嚴重超標,目前9000萬粒有毒空心膠囊都已進入流通市場,警方仍在全力追查中。
犯罪嫌疑人潘某等11人因非法生產“毒膠囊”,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近日被浙江寧波市寧海縣檢察院批準逮捕。除了被現(xiàn)場查獲的“毒膠囊”外,不法分子非法生產的有毒空心膠囊達9000萬粒左右,而且都已經全部進入了流通市場。
這些毒膠囊主要用“工業(yè)明膠”代替“食用明膠”,重金屬鉻的含量均超標,最高的超過正常標準65倍。會對人體的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造成損傷。
3日下午,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派出的督導組抵達杭州,就浙江省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對問題膠囊事件的調查處理情況進行督導。
就像當年毒奶粉事發(fā)幾年后,還會不時傳來三聚氰胺奶粉死灰復燃的消息;在毒膠囊被曝光兩年后,我們再次看到了大量毒膠囊進入流通市場,當不至于過度驚訝。只不過,當年的毒奶粉,主要是召回后并未銷毀進而轉賣進入市場的原奶;現(xiàn)在的毒膠囊呢,不僅當年召回的是否盡數(shù)銷毀不得而知,可怕的是,它仍然處在大量生產的過程之中。
浙江省新昌縣是全國有名的膠囊之鄉(xiāng),年產膠囊一千億粒左右,約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的三分之一。兩年前,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曾曝光,國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藥品原料的工業(yè)明膠,通過地下鏈條暗中生產藥用膠囊,已是這里公開的秘密。如今,與新昌縣交界的寧??h再次查出大量毒膠囊,這只能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毒膠囊生產,并未因為媒體曝光和藥監(jiān)部門的查處而銷聲匿跡。
雖然毒膠囊的再度出現(xiàn),給公眾的感覺貌似重出江湖,但更大的可能,毒膠囊從來就沒有退出過江湖。這些年,盡管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毒膠囊,也知道使用毒膠囊的藥品是名副其實的“毒藥”,但是沒有辦法,病人除了用自己的胃去事后檢驗之外,幾乎別無他法。很想問問膠囊之鄉(xiāng)的監(jiān)管部門:有沒有對膠囊生產企業(yè)給予足夠嚴密的長效監(jiān)管?這里的毒膠囊生產,僅是偶發(fā)的個案,還是仍然普遍的亂象?
難道說當初的霹靂手段還不夠狠,以至于“春風吹又生”?還是監(jiān)管部門又囿于了工作死角,才讓那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更讓人憂慮的是,這次查處的9000萬粒毒膠囊都流向了哪里?哪些藥企采購了這些毒膠囊,其中又有多少已被人服用?
毒膠囊之所以仍有市場,就是因為某些逐利的藥企,為了獲取利潤而泯滅良知。當年被曝光使用毒膠囊的四川蜀中、修正藥業(yè)、通化金馬等,都不是無名小藥企,不可能沒有檢測毒膠囊的能力。經歷過毒膠囊事件,今天,還有哪些藥企仍在采購使用毒膠囊?采購毒膠囊的藥企,是否像毒膠囊生產企業(yè)一樣,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責?而負有監(jiān)管職責的藥監(jiān)部門,是否將藥品膠囊列入了常態(tài)檢測?毒膠囊為何只在膠囊生產環(huán)節(jié)被查獲,卻從未在藥品銷售階段被發(fā)現(xiàn)?
毒膠囊的“是藥三分毒”,是公眾無法容忍的。毒膠囊無論是重出江湖,還是一直在江湖,相關部門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而不能滿足于個案的查處。如果治病的藥都是用“毒藥”來包裝的,那還有什么安全感可言?——該“吃藥”了,毒膠囊從生產到采購再到監(jiān)管的整個鏈條。但愿這個“藥”,不是也裝在毒膠囊里。
一個小小的膠囊,反映地不僅僅是黑心制藥者的良知淡薄,更是管窺了這一條流水線上的業(yè)界良心。原料供應商、藥企收購方、市場監(jiān)管者,大部分都成了毒膠囊的陪襯。看來對市場上的膠囊是要祭出應景式的全面篩查了。不然,誰都有可能是那9000粒毒膠囊的買單者。
用于緩解或預防各年齡組成人和3歲以上兒童的支氣管哮喘的發(fā)作。本品用于哮喘急性發(fā)作后的維持治療,能有效地防止再次發(fā)作。與β2受體激動劑或糖皮質激素合用其療效比單用任何一種藥物更佳,耐受性更好。
健客價: ¥15用于治療慢性結膜炎、角膜損傷、結膜充血、預防眼病(游泳后塵埃吹進或汗水流入眼睛),紫外線或受其它光線影響之眼炎,眼瞼炎;緩解因配戴隱形眼鏡引起的不適,眼睛疲勞,眼癢、眼朦朧等癥狀。
健客價: ¥32用于治療慢性結膜炎、角膜損傷、結膜充血、預防眼病(游泳后、塵埃吹進或汗水流入眼睛),紫外線或受其它光線影響之眼炎,眼瞼炎;緩解因配戴隱形眼鏡引起的不適,眼睛疲勞,眼癢、眼朦朧等癥狀;還用于眼部調節(jié)功能下降、屈光不正的輔助治療。
健客價: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