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稱,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大學近日利用人類干細胞,成功從人類誘導型多功能干細胞(iPS)培植紅血球,預計2016年可在病人身上測試“人造血”。
在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出資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營造類似于人體的生物環(huán)境,將誘導性多功能干細胞培育成紅細胞,并最終制造出萬能的O型血。
該研究團隊準備對三位地中海貧血病患者進行臨床試驗,地中海貧血病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通常來說,輸血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措施。該實驗有望于2016年年末或2017年年初完成。
在該技術成熟之后,人類在未來可以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不攜帶任何疾病并和其他血型通用的O型血,這同時也會大幅度降低輸血成本。如今在英國,輸一次血大約需要花費120英鎊。研究人員強調稱,人造血液代替捐獻血液成為一種主要輸血來源仍需至少20年才能實現(xiàn),當前人們不應當停止捐獻血液。
同時,由于血液再生性,人造血液也具有一定的健康優(yōu)勢。血液細胞可持續(xù)存在大約100天,但并不是所有細胞都在同一時間培育出現(xiàn),因此捐獻血液中混合了新細胞和老細胞,對于人造血液而言,它們完全是新的血液細胞。當前最大的難題是擴大生產規(guī)模,實現(xiàn)從臨床測試到工業(yè)生產等級的飛躍。
在中國,根據國家衛(wèi)生部數據,全國醫(yī)療市場對血液制品生產用原料血漿的年基本需求為8000噸。但2010年全國年采漿量為4180噸,僅相當于需求量的50%。此項技術或可緩解國內緊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