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才過不久,我們已在秋風中瑟瑟發(fā)抖。近期,氣溫迅速降低,大家注意啦,要關注的可不僅僅是感冒!
秋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fā)的季節(jié)。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神經外科收治了數例顱內動脈瘤出血的患者。在腦血管疾病中,腦血栓、高血壓性腦出血、顱內動脈瘤分別位列前三。
高血壓性腦出血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常發(fā)生于50~70歲,男性略多于女性,天氣變化劇烈或極端氣候時易發(fā)。
高血壓性腦出血常在劇烈活動時、過度用腦時、情緒激動等時刻發(fā)病,起病急驟,往往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病情發(fā)展到高峰,其中豆紋動脈破裂最為多見。
1發(fā)病時有何表現?
臨床表現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情況等因素而不同。一般發(fā)病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并且多伴有躁動、嗜睡或昏迷、口角歪斜、肢體偏癱、大小便失禁等。
2如何治療
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如果患者出血量較小(幕上<30ml或幕下<10ml)可選擇保守治療,給予控制血壓、止血、護胃、營養(yǎng)神經等治療。但如果患者出血量較大(幕上>30ml或幕下>10ml),且無手術禁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手術治療,主要為顱內血腫清除術,必要行去骨瓣減壓術。
高血壓性腦出血致殘率很高,且伴有認知力下降等并發(fā)癥,病情穩(wěn)定后需積極康復鍛煉。
血壓平穩(wěn)是預防高血壓性腦出血的關鍵。避免過度勞累、戒煙、戒酒、保持良好心態(tài),避免情緒波動等也是預防高血壓性腦出血的重要因素。
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雖帶個“瘤”字,卻和腫瘤不是一回事。
它是一種由于動脈壁內膜和中膜損傷導致的動脈管壁上形的圓形或梭形異常膨出。通俗地說,就是顱內動脈血管壁上某個“薄弱點”在血流的沖擊下,形成的一個局限性的、球樣的突起,就像是在腦血管壁上吹起的一個隨時可能破裂氣球。
目前,造成顱內動脈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一般認為,該疾病是由顱內動脈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以及腔內壓力增高引起的。
1有什么危害?
顱內動脈瘤具有高致死性、致殘性的特點。
動脈瘤破裂導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引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可占到80%左右。在腦血管意外中,該病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發(fā)病率為2%~7%,其中20%~30%為顱內多發(fā)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的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非常兇險的疾病,約20%的患者在首次破裂出血后死亡,反復破裂出血的動脈瘤患者通常預后欠佳。
因此,一旦考慮是顱內動脈瘤引起的蛛血,應該積極治療。
2發(fā)病時有何表現?
其主要表現為突發(fā)程度劇烈的頭痛,并伴有神志障礙或神經功能障礙。而未破裂的動脈瘤通常沒有癥狀,多是由于檢查意外發(fā)現。
少數動脈瘤可壓迫臨近神經而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如單側眼瞼下垂伴復視。另外,有些巨大動脈瘤會影響血流,從而出現頭暈等腦供血不足的表現。
3如何治療?
目前,有兩種方法,包括開顱手術或介入治療,各有其優(yōu)缺點。
介入治療由于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被更多患者接受,但相對治療費用也更高。但開顱手術的動脈瘤的復發(fā)率要低于介入治療,且避免支架輔助動脈瘤栓塞患者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帶來的風險。
4有哪些高危因素?
顱內動脈瘤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好發(fā)于40至60歲。
研究認為,高血壓、肥胖、腦動脈硬化、糖尿病、血管炎等認為是顱內動脈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危險因素。
因此,長期存在慢性相關疾病的患者,應注重腦血管疾病的定期檢查,如顱腦CTA或者MRA等,并嚴格控制高危因素。
適用于腰背疼痛、腰肌勞損及腰部扭傷引起的疼痛。
健客價: ¥7.9用于重癥肌無力,手術后功能性腸脹氣及尿潴留等。
健客價: ¥70活血祛瘀,益精養(yǎng)肝。用于乙型肝炎肝纖維化屬“瘀血阻絡,肝腎不足”證者,癥見脅下痞塊,脅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見赤縷紅斑,腰膝酸軟,疲倦乏力,頭暈目澀,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黃,脈弦細。
健客價: ¥40健脾養(yǎng)肝,涼血活血,軟堅散結。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早、中期肝硬化、表現為肝脾兩虛、瘀熱互結癥候者,癥見脅肋脹痛,脘腹脹滿,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納食減少,便溏不爽,小便黃等。
健客價: ¥59.5主要用于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的替代治療及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
健客價: ¥61該產品適用于定量測量新鮮毛細血管全血中的葡萄糖濃度,采血部位包括a)指尖、b)前臂、c)上臂或d)拇指根部。
健客價: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