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和中藥學教科書上,除了少數(shù)毒性峻烈、含有較大毒性成分的中藥明確標注為有大毒、小毒外,絕大多數(shù)中藥并未標明其有毒,通常認為是無毒藥。然而,無毒中藥是否一定就是安全的,可以隨意服用呢?這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不但普通民眾,就連一些醫(yī)藥專業(yè)人士也對無毒中藥的認識不足,片面地認為沒有標明毒性的中藥就是絕對安全的。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無毒中藥是不能等同于普通的食物和營養(yǎng)物質(zhì)的。
藥物偏性謂之毒
《類經(jīng)》云,“藥以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藥,是以氣味之有偏也”。人之為病,在乎陰陽有偏,藥之效,在于糾其偏也。古人也說;“是藥三分毒”。此“毒”是特指藥物的作用偏性,也是藥物的特性。藥物的偏性可以糾正人體失衡的陰陽狀態(tài),治療對應的病癥。偏性就是藥物作用于人體后產(chǎn)生的對應效應后的特征表現(xiàn)。偏性從現(xiàn)代生理學和藥理學角度來說,就是藥理作用和生理活性。盡管多數(shù)中藥并沒有明確其是有毒有害的,但是毫無疑問,從現(xiàn)代藥理學角度來說,多數(shù)中藥盡管無毒,但是卻對人體有著顯著的藥理作用。中醫(yī)學的陰陽五行理論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并在此理論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yī)藥性理論。包括四氣五味、歸經(jīng)、升降浮沉、有毒無毒等認識。對于藥物毒性的認識,受限于古代的科學技術(shù)水平,不可能從分子細胞和化學成分等微觀層面去分析和探討其藥理毒理作用。只能從藥物運用于人體后產(chǎn)生的相應作用來解釋其藥性特征??傮w上來說,這是一種建立在經(jīng)驗認識基礎(chǔ)上的宏觀藥性理論。
正確認識藥物的毒性
一些毒性較為劇烈的中藥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如附子、半夏、蟾酥等含有劇烈毒性成分的藥物,其應用稍有不慎,即可引起中毒甚至導致人體死亡。目前醫(yī)學界普遍認識并且注意到了毒性中藥的應用和管理。然而,絕大多數(shù)無毒中藥中存在的化學物質(zhì)成分,其對人體產(chǎn)生的藥理作用和可能造成的機體損害,并未引起專業(yè)人士的重視。除了少數(shù)精通中醫(yī)藥學的專業(yè)人士,多數(shù)人很難理解無毒中藥的藥性特點。一般會想當然地將其理解為是絕對安全無害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一些藥食兩用的中藥,如生姜、大棗、蜂蜜等一類中藥。實踐證明其一般情況下確實不具備毒副作用,可以作為食療方法長期服用。然而這類中藥畢竟是少數(shù)的。中藥中的大部分藥物,都沒有標明出其是有毒的。只標注出其具有寒熱溫涼的作用偏性和在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升降浮沉作用趨勢。缺乏作用于人體后完整的藥代動力學研究。也缺乏長期的藥理學、毒理學跟蹤研究。絕大多數(shù)標注為無毒的中藥,給人們的認識造成了誤區(qū)。不少人認為其只要不是標注為是有毒的就可以放心隨意服用。
實際上,許多中藥盡管是無毒的,但是偏性很強,即具有顯著的藥理活性。會對人體的生理以及生化代謝產(chǎn)生明顯的作用。從化學成分角度來分析,中藥中含有多種具有生理藥理活性的成分。例如生物堿、蒽醌、黃酮、皂苷、香豆素、揮發(fā)油等化學成分。這些成分都具有顯著的生理藥理活性。不能等同于普通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這些成分對于特定的疾病可以起到治療和改善作用。而對于正常人和病癥不符的人群,短期內(nèi)應用或許并無大礙,然而長期服用,就可能會產(chǎn)生多種毒副作用。如黃連,盡管典籍中并沒有記載其有毒,可是作為一味具有大苦大寒偏性的清熱燥濕藥,只可暫用,不宜久服。否則由于過于苦寒,多用會敗壞脾胃,貽害無窮。而現(xiàn)代藥理研究也證實了其含有黃連素等多種生物堿類成分,具有顯著的藥理活性。其盡管“無毒”,多用卻是有害的。
“無毒”中藥不能濫服
自古至今,盲目進補滋補中藥的人士絡繹不絕。超量濫用補藥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由此引發(fā)的關(guān)于中藥是否有毒的討論不斷。甚至導致中藥飽受詬病。誠然,大多數(shù)補益類中藥中確實含有一定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作為體質(zhì)虛弱者的有效補充。然而,許多補益類中藥具有強烈的生理活性和藥理作用。這些復雜成分可以同時興奮人體多器官多系統(tǒng),產(chǎn)生機體功能亢進,如出現(xiàn)咽喉痛等“上火”癥狀。因此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如鹿茸具有顯著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然而其同時會對人體的其它系統(tǒng)產(chǎn)生復雜的興奮刺激作用,初次服用過量,將會導致流鼻血等副作用。淫羊藿含有皂苷類成分,服用后可以興奮人體性腺、腎上腺等系統(tǒng),產(chǎn)生明顯的機體功能亢進作用。中藥典籍記載其久服可以“令人無子”,可能是長期服用對人體的內(nèi)分泌和生殖系統(tǒng)產(chǎn)生了一定的損害作用。因而,無毒的滋補中藥也不應隨意濫用。清代名醫(yī)徐靈胎說:“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亦毒藥之類”。雖然二藥在典籍中均記載為無毒,然而其并非就是絕對安全的。其具有顯著的藥理生理活性。甘草雖然被稱之為“國老”,運用極其廣泛,一般不會產(chǎn)生明顯的毒副反應。然而由于其具有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樣作用,長期大劑量服用,會導致人體水鈉滯留,產(chǎn)生高血壓等副作用。人參被稱為“百藥之王”,在拯救危急重癥以及食療滋補虛弱疾病上具有顯著的療效,從而備受推崇,然而,長期超量服用卻會導致失眠、頭痛、兒童性早熟等“人參濫用綜合癥”的發(fā)生。
前些年國外報道的所謂中藥毒副作用,多數(shù)就是無視中藥的藥物偏性,忽視其具有的藥理生理活性,片面地認為無毒中藥是絕對安全、無任何害處的,從而長期任意地大劑量濫用。其結(jié)果就是導致產(chǎn)生了一些毒副作用,損害了機體健康,于是他們又轉(zhuǎn)而認為中藥是有毒有害的。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中藥不應單純地理解成是純天然物質(zhì),是絕對安全無害的。同時也不應該片面地認為所有中藥一定都是含有毒性成分,具有毒副作用。特別是無毒中藥,應該認識到其中都含有具有藥理作用和生理活性的成分。服用后均會對人體產(chǎn)生相應的藥理作用。有些作用是積極地,而有些作用則是消極的。不能認為無毒中藥是絕對安全的,可以隨意服用。更不能將無毒中藥特別是一些補益類中藥簡單地等同于蛋白質(zhì)、淀粉、葡萄糖等營養(yǎng)成分食用。
無毒中藥并不等于是絕對安全的物質(zhì),更不能簡單地等同于營養(yǎng)物質(zhì)。服用無毒中藥,應該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服用。不要為了追求療效,擅自盲目地大劑量長期濫用,以免產(chǎn)生毒副作用危害人體健康。
散瘀消腫,活血止痛。用于關(guān)節(jié)炎及軟組織損傷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價: ¥33透竅消腫,祛風退熱。用于慢性鼻竇炎、鼻炎及鼻塞頭痛,濁涕臭氣,嗅覺失靈等。
健客價: ¥25健脾和胃,平肝殺蟲。用于脾弱肝滯,面黃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價: ¥24舒肝理氣,散郁調(diào)經(jīng)。用于肝氣不舒的兩脅疼痛,胸腹脹悶,月經(jīng)不調(diào),頭痛目眩,心煩意亂,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氣滯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黃褐斑)。
健客價: ¥45溫中補虛,和里緩急,開胃消食。用于脾胃虛寒,脘腹隱痛,喜溫喜按,胃納不香,食少便溏。
健客價: ¥26.5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濕熱蘊毒、腑氣不通所致的脅痛、膽脹,癥見脅肋脹痛、發(fā)熱、尿黃、大便不通;膽囊炎、膽石癥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0益氣養(yǎng)陰,培補脾腎。用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所致的乏力氣短,自汗盜汗,口干咽燥,頭暈耳鳴等癥。
健客價: ¥548降氣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風寒入肺,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悶,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氣管炎咳嗽。
健客價: ¥25收斂止瀉,解毒消食。用于濕熱泄瀉,傷食泄瀉。
健客價: ¥22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跌撲腫痛。
健客價: ¥248辛涼透表,宣肺止咳,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發(fā)熱惡寒,頭痛咳嗽,咽喉腫痛。
健客價: ¥27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熱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胸悶口干。
健客價: ¥16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痤瘡,粉刺,口舌生瘡,胃火牙痛,咽喉腫痛,目赤,便秘,尿黃赤。
健客價: ¥43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7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3健脾,燥濕。用于胃脘脹痛。
健客價: ¥38補脾健胃,利濕止瀉。用于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瀉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價: ¥18溫中補虛,調(diào)和肝脾,行氣止痛。用于脾胃虛寒及肝脾不和所致的脘腹疼痛,腹脹喜溫,反酸噯氣;慢性淺表性胃炎見上述癥狀者。
健客價: ¥19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癥。用于風熱感冒,目赤頭疼、頭暈耳鳴、咽喉腫痛等癥。并可作清涼飲料。
健客價: ¥12滋腎養(yǎng)肝。用于肝腎陰虧的眩暈、耳鳴、目澀畏光、視物昏花。
健客價: ¥38健脾和胃,理氣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滿納差以及慢性胃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28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9.5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12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于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健客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