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新聞頻道 > 醫(yī)藥資訊 > 疾病資訊 > 血脂13問——如果都答上來說明你掌握的還不錯呦~

血脂13問——如果都答上來說明你掌握的還不錯呦~

2017-09-13 來源:醫(yī)脈通心血管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cps聯(lián)盟 美容護膚
摘要: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⒛X血管病、下肢跛行等,是我國居民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血脂異常是導致此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今天咱們拋出13個問題,帶你梳理一遍血脂異常。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腦血管病、下肢跛行等,是我國居民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血脂異常是導致此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為有效防治心腦血管疾病,除了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積極防控高血壓和高血糖之外,還應充分重視對血脂異常的防治。
 
  1.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膽固醇、三酰甘油和類脂的總稱。在多數(shù)醫(yī)院所提供的化驗單中,血脂檢驗項目主要包括膽固醇和三酰甘油兩組參數(shù),其中總膽固醇(TC)又被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很多人以為血脂特指三酰甘油,這是不正確的。在上述指標中,LDL-C最為重要,因此化驗血脂時一定要包括此指標。
 
  2.血脂異常有什么危害?
 
  無論是膽固醇還是三酰甘油,都是健康人體內所存在的成分,對于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TC、LDL-C、三酰甘油過高或HDL-C過低,可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被稱為血脂異常。在上述各項參數(shù)中,最需要重視的是LDL-C,該指標越高,發(fā)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就越大。此外,三酰甘油嚴重增高(≥5.6mmol/L)時會增加急性胰腺炎的風險,后者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故也需要及時處理。
 
  3.什么是動脈粥樣斑塊?
 
  無論冠心病、心肌梗死,還是腦梗死,其病理生理機制都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甚至破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膽固醇進入了血管內皮下,逐漸聚集增多而形成的。斑塊越大,血管管腔的狹窄與堵塞就越嚴重。如果斑塊突然破裂,會使血管腔在很短時間內迅速閉塞,造成相應區(qū)域組織器官的缺血壞死,導致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等嚴重疾病的發(fā)生。
 
  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沒有膽固醇就沒有粥樣斑塊。為更好的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減少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的發(fā)生,就要積極控制膽固醇水平。只要把血液中膽固醇控制在較低的水平,減少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原料,就可以有效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
 
  4.什么是HDL-C和LDL-C?
 
  如果將不同類型的脂蛋白比作卡車,膽固醇則是卡車上拉載的貨物。不同密度的脂蛋白在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負責把膽固醇由肝臟運輸?shù)桨邏K內,而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相反,負責把斑塊內的膽固醇運輸出來。因而LDL-C又被稱作“壞膽固醇”,HDL-C被稱作“好膽固醇”。LDL-C越高,越容易形成斑塊;HDL-C較高時則可降低形成斑塊的風險。正是因為這個緣故,LDL-C是血脂參數(shù)中最重要的指標,降低LDL-C水平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5.哪些人需要檢查血脂?
 
  以下人員需要每年進行血脂檢查:(1)已罹患冠心病、腦血管病或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患者;(2)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吸煙者;(3)有冠心病、腦中風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早發(fā)病或早病死者,家族中有高脂血癥者;(4)有黃色瘤或黃疣的人;(5)45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后的女性;(6)頭暈、頭痛、失眠、胸悶氣短、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健忘、體形偏胖、四肢沉重或肢體麻木等人;(7)其他健康成年人最好每年檢驗一次,至少每隔3~5年檢查一次血脂。
 
  6.化驗血脂前需注意哪些事項?
 
  多種因素可對血脂指標產生影響,因此在檢驗血脂前需注意以下事項:(1)采血前2周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飲食與運動習慣,采血前數(shù)日內不宜大量飲酒;(2)采血前24h內不宜進行劇烈運動;(3)采血前12h內不吃任何食物(包括零食和小吃)。采血前晚可以少量飲水(一般不超過500ml),但當日晨起不宜大量飲水(服藥時可少量飲水);(4)采血前一般無需停用日常服用的治療藥物,但應告知醫(yī)生所用藥物的種類與劑量;(5)采血前至少靜坐休息5min,采血時一般取坐位;(6)若需自行送檢血標本,應在采血后盡快送往化驗室。送標本途中避免劇烈搖動試管,避免暴露于過冷或過熱的環(huán)境中。
 
  7.如何對待血脂化驗單中的正常參考值?
 
  多數(shù)醫(yī)院的化驗單均會注明各項血脂指標的正常值范圍,其實所謂的正常參考值并無太大意義。各項血脂參數(shù)都在正常值范圍內就是健康的概念是錯誤的。所謂的正常值是相對的。如前所述,膽固醇是形成動脈斑塊的原料,TC和LDL-C越高,就越容易形成斑塊。但不同人的相對安全的膽固醇水平是不同的,如果某人較年輕、不吸煙、不肥胖、父母沒有心血管病、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其LDL-C只要不超過4.1mmol/L即可(當然低一些會更好);若患者已經發(fā)生冠心病,并且合并糖尿病,其LDL-C超過2.1mmol/L就應治療,最好降到1.8mmol/L以下。因此不應認為血脂化驗單上各項指標均在正常范圍內就不需要治療,是否需要降脂治療要考慮到很多因素,患者不能自行決定用藥與否,需聽從醫(yī)生建議。

  8.如何預防血脂異常?
 
  雖然血脂異常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嚴重不利影響,但只要加強預防,就可以顯著降低血脂異常發(fā)生率,進而減少其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危害。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血脂異常有效且必要的手段。主要包括合理飲食、增加有氧運動(如快步行走或慢跑等)、控制體重、戒煙限酒等。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防治血脂異常,對于降低血壓與血糖、預防心血管疾病也有重要作用。
 
  人體內的膽固醇主要來自于兩種途徑,即體內合成與飲食攝入。因此,通過合理飲食減少膽固醇攝入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同食物中膽固醇的含量不同。常見的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有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禽蛋等,不宜進食過多;蔬菜、水果、豆類、全麥食物、禽肉、魚類(特別是海魚)中膽固醇含量較低,建議作為日常飲食的主要成分。通過表1可以粗略評估日常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偡郑?為合格;總分3~5為輕度膳食不良;總分>6為嚴重膳食不良,需要積極糾正。
 
  規(guī)律而適量的體育運動也是預防血脂異常的有效措施之一。運動強度須因人而異。按科學鍛煉的要求,運動強度指標可應用運動過程中的心率來評估,一般認為運動時心率應保持在(220-年齡)×60%~85%為宜。運動頻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續(xù)30~60min。步行、慢跑、太極拳、門球、氣功等均是值得提倡的運動方式。若在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停止運動并視情況決定是否需要處理?;加行哪X血管疾病者尤需注意。
 
  對于肥胖或超重者應積極減輕體重,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建議將體質指數(shù)(BMI,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得出,單位kg/m2)控制在24以下。減重的方法是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和增加體育鍛煉,即“少吃多動”。由于多數(shù)減肥藥物均可對身體產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因此不提倡服用市售的減肥藥物控制體重。
 
  雖然少量飲酒可能無害,但是大量飲酒可誘發(fā)并加重血脂異常。因此對于常大量飲酒者應建議其戒酒或嚴格控制飲酒量(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g——相當于1兩50度白酒)。吸煙也可能對血脂參數(shù)產生不利影響,并通過多種其他機制危害心血管健康,有吸煙習慣者應積極戒煙。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上述預防措施,就可以顯著降低發(fā)生血脂異常的風險。
 
  9.血脂異常的非藥物療法有哪些?
 
  若已發(fā)生血脂異常,無論其嚴重程度如何以及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均應立即啟動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的主要內容包括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戒煙限酒等。其中飲食控制(包括飲食結構與飲食量)對于糾正血脂異常至關重要。表2所推薦的膳食控制方案可供參考。堅持6~8周多數(shù)患者可以收到明顯效果,很多輕癥患者的血脂參數(shù)可以恢復正常,從而避免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措施應長期堅持,即便血脂達到理想水平后也不應停止,否則血脂參數(shù)會再次升高。在達到滿意療效后,在醫(yī)生指導下定期監(jiān)測血脂指標。在生活方式干預的第1年,每4~6個月應隨診1次,以后每6~12個月隨診1次。對于加用藥物治療的患者,更應經常隨訪。高齡患者或體質虛弱者可適當放寬對非藥物治療的要求。
 
  10.血脂異常的藥物治療
 
  若血脂異?;颊呓涍^數(shù)周非藥物療法治療后血脂仍不能滿意控制,則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另有一些患者(例如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者)一經確診可能就需要開始藥物治療。是否需要應用降脂藥物以及用藥的種類和劑量均要服從醫(yī)生決定,患者本人不應自行決定或更改治療方案。
 
  目前我國臨床常用的降脂藥物主要有他汀類(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匹伐他?。?、貝特類(如非諾貝特、苯扎貝特等)、煙酸類(如煙酸緩釋劑)、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我國自行研發(fā)的中成藥血脂康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洛伐他汀,故也可歸為他汀類。不同種類藥物的臨床作用特點、對血脂參數(shù)的影響以及對預后的作用有所不同,其適應證也不盡相同。在上述各類藥物中,他汀類藥物的臨床應用最為廣泛。此類藥物不僅可以顯著降低TC與LDL-C水平,還可中度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更為重要的是他汀類藥物可以有效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以及心肌梗死與腦梗死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因而是最重要的一類降脂藥物。
 
  貝特類和煙酸類藥物主要特點是明顯降低三酰甘油并升高HDL-C。然而現(xiàn)有研究顯示,貝特類和煙酸類雖然對血脂參數(shù)具有有益的改善作用,但可能不會顯著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故其臨床地位低于他汀類。
 
  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是一種新藥,目前來看前景良好,但仍需更多臨床研究論證。
 
  有研究顯示,每日通過食物攝入1.5~2.4g植物甾醇,等同于2.5~4.0g的植物甾醇酯,連續(xù)2~3周可降低血液LDL-C水平7%~10%,或以同樣方式食用2.5~3.0d的植物甾醇(等同于4.2~5.0g植物甾醇酯),可降低LDL-C水平達到10%到12.5%。
 
  不同患者理想的血脂水平是不同的(表3)。對于沒有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卒中、外周血管疾病以及高血壓的患者,將LDL-C降低至<3.4mmol/L即可;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同時合并吸煙、肥胖等因素時)最好將該指標控制在<2.6mmol/L;若患者已經發(fā)生冠心病或糖尿病甚至二者同時存在時,至少應將LDL-C降至<2.1mmol/L,有時甚至需要降低到<1.8mmol/L。具體將LDL-C降低到什么水平需要由醫(yī)生決定,患者不能自作主張。為達到不同的治療目標,需要應用的藥物種類和劑量有所不同。LDL-C的目標值越低,所需要的治療強度就越大,有時候還需要聯(lián)合應用兩種降脂藥物。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遵醫(yī)囑用藥。
 
  11.血脂異常需要長期治療嗎?
 
  堅持非藥物治療是糾正血脂異常的重要措施。即使開始用藥治療后仍應繼續(xù)進行飲食控制和積極運動,不能因為藥物治療就放松生活方式干預。多數(shù)患者,特別是已經發(fā)生冠心病和(或)糖尿病者均需要長期用藥。不能因為一段時間治療后膽固醇降低到了目標值以下就自行停藥或減小用藥劑量,否則會明顯增加發(fā)生心肌梗死或卒中的風險。
 
  12.治療過程中需要經常復查血脂指標嗎?
 
  飲食與非調脂藥物治療后3~6個月,應復查血脂水平,如能達到要求即繼續(xù)治療,但仍須每6個月至1年復查1次。如持續(xù)達到要求,每年復查1次即可。藥物治療開始后4~8周復查血脂及肝功能與肌酸激酶(反映肌肉損害的指標)。若無特殊情況,逐步改為每6~12個月復查1次。如開始治療后3~6個月復查血脂仍未達到目標值,則調整劑量或藥物種類,或聯(lián)合藥物治療,再經4~8周后復查。達到目標值后延長為每6~12個月復查1次。
 
  13.他汀的副作用大嗎?
 
  任何藥物都可能有相應的不良反應,他汀類藥物也同樣如此。但此類藥物的副作用發(fā)生率很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只要掌握好適應證,他汀治療的獲益顯著多于其副作用。他汀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肝臟損害和肌肉損害,在治療過程中要按照醫(yī)生的要求定期檢測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如這些指標出現(xiàn)明顯異常,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減少用藥劑量乃至停藥。在用藥過程若出現(xiàn)腰腿部肌肉疼痛或壓痛、肌無力、乏力和發(fā)熱等癥狀,應及時就診并向醫(yī)生反映,由醫(yī)生決定是否需要做出處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