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且多數是由于骨質疏松造成,尤以絕經后的中老年女性多見,主要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顯著降低有關。雌激素是保持體內骨代謝平衡的重要激素之一,女性絕經后,體內雌激素分泌減少,骨量丟失加快,骨密度下降明顯,特別是骨小梁豐富的松質骨,如股骨頸、脊椎、橈骨遠端,最容易引起骨量丟失,是骨折的好發(fā)部位。
另外,股骨頸上區(qū)滋養(yǎng)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削弱,使股骨頸脆弱,加之髖部受到壓力較大(體重的2-6倍),局部壓力復雜多變,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轉,甚至在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都可以發(fā)生骨折。
適量運動可預防骨折
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具破壞性的結局,一般多發(fā)生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特別是女性。研究發(fā)現,50歲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8的男性在他們的一生當中都會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而且這些患者一旦有了第一次骨折,繼發(fā)性骨折的危險性會明顯增大,而運動是預防骨持疏松性骨折的最好方法。
實踐證明,老年人適量運動除了能改善關節(jié)功能,還能減少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fā)生。對于老年人來說,每天可堅持半小時的戶外運動,如步行、走跑交替、慢跑等輕度負重運動,也可進行登樓、爬山等增強下肢承受力的運動,或進行乒乓球、羽毛球、舞蹈和廣播操等上肢運動項目。但需要提醒的是,運動切不可過量,因過量的運動可間接抑制雌激素的產生和釋放,加速骨質疏松。因此,老年人運動時應嚴格控制運動量,以不感到疲憊為宜,心率不宜超過每分鐘1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