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技術再獲新突破
摘要:美國著名華裔科學家MIT張鋒教授團隊是該領域的領先小組之一,最近發(fā)表論文提供了一種更好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他們根據(jù)生物進化理論,在細菌蛋白庫中尋找更理想的DNA切割酶,獲得了成功,使該技術超更簡單、更便宜、更快、更準等方向上邁進一大步。
過去3年,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最熱門研究,因為利用這種簡單的手段,科學家可以方便地對感興趣的基因進行編輯,使基因編輯從過去高大上的尖端技術變成科學家的常用武器,也給人類基因疾病的治療帶來希望。利用這種技術,科學家已經(jīng)先后成功對多種細胞,包括人類胚胎細胞進行了基因編輯。由于這種技術的簡單方便,一些業(yè)余的生命科學研究愛好者都開始使用這種技術進行基因改造。幾乎所有人都認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是最有希望問鼎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不過作為一種新技術,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也就是說仍然有改進的潛力。
美國著名華裔科學家MIT張鋒教授團隊是該領域的領先小組之一,最近發(fā)表論文提供了一種更好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他們根據(jù)生物進化理論,在細菌蛋白庫中尋找更理想的DNA切割酶,獲得了成功,使該技術超更簡單、更便宜、更快、更準等方向上邁進一大步。
CRISPR是生命進化歷史上,細菌和病毒進行斗爭產(chǎn)生的免疫武器,簡單說就是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細菌,利用細菌的細胞工具為自己的基因復制服務,細菌為了將病毒的外來入侵基因清除,進化出CRISPR系統(tǒng),利用這個系統(tǒng),細菌可以不動聲色地把病毒基因從自己的染色體上切除,這是細菌特有的免疫系統(tǒng)。微生物學家10年前就掌握了細菌擁有多種切除外來病毒基因的免疫功能,其中比較典型的模式是依靠一個復合物,該復合物能在一段RNA指導下,定向尋找目標DNA序列,然后將該序列進行切除。許多細菌免疫復合物都相對復雜,其中科學家掌握了對一種蛋白Cas9的操作技術,并先后對多種目標細胞DNA進行切除。這種技術被稱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tǒng),迅速稱為生命科學最熱門的技術。從事這一技術開發(fā)的團隊則一直關注如何進一步改進該技術。張峰團隊在這一競賽中率先取得了成功。
張鋒是MIT的分子生物學家,他們對數(shù)百個候選來自細菌的蛋白酶進行篩選,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許多細菌對
抗病毒感染的蛋白CPF1,具有編輯DNA的能力。利用新建立的基因編輯系統(tǒng),張鋒小組成功對人類細胞進行編輯。該研究上周在《細胞》雜志發(fā)表了該研究論文。
與過去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tǒng)相比,新的張鋒版CRISPR/CPF1基因編輯系統(tǒng)擁有五大優(yōu)勢。
第一,只需一個協(xié)助RNA分子。Cas9系統(tǒng)需要2個RNA分子協(xié)助,Cpf1只需要一個RNA分子。
第二、Cpf1酶分子量比Cas9小,進入細胞更容易,編輯成功率會提高。
第三,Cpf1系統(tǒng)不同的識別序列令其基因編輯效果更好。
第四,剪切位置與Cas9不同,選擇余地更大。
第五,產(chǎn)生黏性末端,便于新DNA序列插入。
總之,張鋒小組新建立的Cpf1基因編輯系統(tǒng),使這一技術變的更容易操作,編輯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