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縣17歲小伙子吳書宇因高位截癱生活無法自理。在他求學之路上,父親背著他已步行2萬余公里,從父親身上,他學到了不懈與堅韌。雖然無法行走,但吳書宇有一個遠大的夢想——成為一名物理學家。1月11日,記者走近吳書宇和他的父親吳峰。
12年背兒求學走了2萬公里路
17歲的吳書宇,從出生起就患有先天性脊髓膜膨出,高位截癱。盡管去學校的路不遠,但是路上有些臺階和坑洼之處,父親吳峰就每日背著他上學、放學,課間休息時,他還得背兒子上衛(wèi)生間,平常人兩三分鐘能解決的問題,父子倆常常得花費近20分鐘。在吳書宇眼中,父親就成了他的雙腿。只是他越來越重,現(xiàn)已150余斤,而父親吳鋒還不到130斤。吳書宇算了一筆賬,父親每日背他上學、放學4個來回就是8公里,上學12年來達2萬公里。
父親全職陪讀承擔家中所有家務
無論多苦多累,面對兒子,吳峰總是面帶笑容,因為他知道只有自己充滿信心,兒子才會看到希望。吳峰說他的職責只不過是全職陪讀,而妻子卻承擔著全家的重擔,她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她在工廠做零工,每月2000元,每日工作12小時以上。說起妻子為這個家的付出,吳峰一臉愧疚。因為妻子早出晚歸,吳峰承擔起所有的家務。夫妻倆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能早日成才,自立前行。
孩子理想很遠大渴望成為物理學家
令人寬慰的是,吳書宇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雖然無法和其他同學一樣正常學習,但他的學習成績卻非常優(yōu)異,總是班里的前幾名。
尤其是對物理學方面的知識,吳書宇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學術泰斗霍金就是他的榜樣。“我想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吳書宇告訴記者,他已經定好了目標,是中山大學核工程與技術學院。他笑著說,“我總是這樣想,我的腳確實是不能動,但是我還有腦袋可以思考;就算我腳不能行走,但是至少我還有肩膀,我還是可以扛起一些東西的,我還是可以扛起一部分責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