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即使在腦震蕩過后被批準可以繼續(xù)進行棒球運動后,棒球運動員的擊球技巧還是比正常水平更為糟糕,這表明他們可能還沒有完全恢復。
“雖然有維持腦震蕩的球員可能是無癥狀的和且得到MLB[美國職棒大聯盟]協議的批準回到賽場,腦震蕩對擊球所需要的復雜運動技巧的殘余影響可能仍然是一個問題。”主要研究者,紐約羅切斯特大學急診醫(yī)學的副教授JeffreyBazarian醫(yī)生說道。
研究人員觀察了2007年和2013年之間遭受腦震蕩的59名MLB球員,在他們回到球場的頭兩個星期,這些球員的擊球表現較63名因孩子出生或家庭成員死亡選手離開又再次回歸賽場的球員均更為糟糕。
根據研究在新奧爾良舉行的美國公共衛(wèi)生協會年會上提出的研究,兩組球員的安打率分別為0.234與0.264。他們長打比例分別為0.359與0.420,且他們的整體攻擊指數比例分別為0.654與0.747。
擊球手的大腦和神經網絡必須要在最佳狀態(tài),才能實現手眼協調能力、反應時間及身體的穩(wěn)定和平衡,投手投出一球并到達擊球區(qū)大約需要400毫秒,在這段時間需要控制揮棒來擊中棒球,Bazarian在一所大學的新聞稿上說道。
腦震蕩后,腦功能可受損幾個星期或幾個月。該研究稱,了解更多關于腦震蕩是如何影響擊球表現的知識,可以幫助確定腦震蕩的球員何時準備好重返主力陣容。
在拉傷和擦傷之后,腦震蕩是在職業(yè)棒球中最常見的傷害,占導致不能上傳的所有傷害的2%左右。其中高中和大學棒球運動員的腦震蕩每年上升14%左右,研究人員說。
在會議上提出的數據和結論通常被認為是初步的,直到發(fā)表在同行評審的醫(yī)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