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哮喘又名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是由多種細胞及細胞組分參與的慢性氣道炎癥,此種炎癥常伴隨引起氣道反應性增高,導致反復發(fā)作的喘息、氣促、胸悶和(或)咳嗽等癥狀,多在夜間和(或)凌晨發(fā)生,此類癥狀常伴有廣泛而多變的氣流阻塞,可以自行或通過治療而逆轉。
1.遺傳因素
哮喘是一種具有復雜性狀的,具多基因遺傳傾向的疾病。其特征為:①外顯不全,②遺傳異質化,③多基因遺傳,④協(xié)同作用。
2.變應原
哮喘最重要的激發(fā)因素可能是吸入變應原。
(1)室內變應原屋螨是最常見的,危害最大的室內變應原,是哮喘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發(fā)病因素。常見的有4種:屋塵螨,
粉塵螨,宇塵螨和多毛螨。90%以上螨類存在屋塵中,屋塵螨是持續(xù)潮濕氣候最主要的螨蟲。主要抗原為DerpI和DerpⅡ,主要成分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或酪氨酸蛋白酶。家中飼養(yǎng)寵物如貓、狗、鳥釋放變應原在它們的皮毛、唾液、尿液與糞便等分泌物里。貓是這些動物中最重要的致敏者,其主要變應原成分feldl,存在貓的皮毛及皮脂分泌物中,是引起哮喘急性發(fā)作的主要危險因子。蟑螂為亞洲國家常見的室內變應原;與哮喘有關的常見為蟑螂美洲大蠊、德國小蠊、東方小蠊和黑胸大蠊,其中以黑胸大蠊在我國最為常見。真菌亦是存在于室內空氣中的變應原之一,特別是在陰暗、潮濕以及通風不良的地方,常見為青霉、曲霉、交鏈孢霉、分支孢子菌和念珠菌等。其中鏈格孢霉已被確認為致哮喘的危險因子。常見的室外變應原:花粉與草粉是最常見的引起哮喘發(fā)作的室外變應原。木本植物(樹花粉)常引起春季哮喘,而禾本植物的草類和莠草類花粉常引起秋季哮喘。我國東部地區(qū)主要為豚草花粉;北部主要為蒿草類。
(2)職業(yè)性變應原可引起職業(yè)性哮喘常見的變應原有谷物粉、面粉、木材、飼料、茶、咖啡豆、家蠶、鴿子、蘑菇、抗生素(青霉素、頭孢霉素)異氰酸鹽、鄰苯二甲酸、松香、活性染料、過硫酸鹽、乙二胺等。
?。?)藥物及食物添加劑阿司匹林和一些非皮質激素類抗炎藥是藥物所致哮喘的主要變應原。
水楊酸酯、防腐劑及染色劑等食物添加劑也可引起哮喘急性發(fā)作。蜂王漿口服液是我國及東南亞地區(qū)國家和地區(qū)廣泛用來作為健康保健品的食物。目前已證實蜂王漿可引起一些病人哮喘急性發(fā)作,是由IgE介導的變態(tài)反應。
3.促發(fā)因素
?。?)大氣污染空氣污染(SO2、NO)可致支氣管收縮、一過性氣道反應性增高并能增強對變應原的反應。
?。?)吸煙香煙煙霧(包括被動吸煙)是戶內促發(fā)因素的主要來源,是一種重要的哮喘促發(fā)因子,特別是對于那些父母抽煙的哮喘兒童,常因吸煙引起哮喘發(fā)作。
?。?)呼吸道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與哮喘發(fā)作有密切關系。嬰兒支氣管病毒感染作為哮喘發(fā)病的啟動病因尤其受到關注。呼吸道感染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以及某些腸道病毒。與成人哮喘有關的病毒以鼻病毒和流感病毒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鼻病毒則與兒童哮喘發(fā)作關系密切。合胞病毒是出生后第一年的主要病原,在2歲以下的感染性哮喘中占44%,在大兒童哮喘中也有10%以上與其感染有關。有人報道:RSV感染后的近100%的哮喘或毛細支氣管炎患者的上皮細胞有IgE附著。因急性RSV感染住院的兒童在10年后,有42%發(fā)生哮喘。
?。?)圍生期胎兒的環(huán)境妊娠9周的胎兒胸腺已可產(chǎn)生T淋巴細胞,第19~20周,在胎兒各器官中已產(chǎn)生B淋巴細胞,由于在整個妊娠期胎盤主要產(chǎn)生輔助性Ⅱ型T細胞(Th2)細胞因子,因而在肺的微環(huán)境中,Th2的反應是占優(yōu)勢的,若母親已有特異性體質,又在妊娠期接觸大量的變應原(如牛奶中的乳
球蛋白,雞蛋中的卵蛋白或螨蟲的DerpI等)或受到呼吸道病毒特別是合胞病毒的反復感染,即可能加重其Th2調控的變態(tài)反應,以至增加出生后變態(tài)反應和哮喘發(fā)病的可能性。
此外,在妊娠晚期體內攝入多價不飽和脂肪酸的數(shù)量,將影響前列腺素E的生成,對Th2細胞調控的變態(tài)反應可能有關。母親在妊娠期間吸煙肯定會影響胎兒的肺功能及日后發(fā)生喘鳴的易感性。
?。?)其他劇烈運動、氣候轉變及多種非特異性刺激如:吸入冷空氣、蒸餾水霧滴等。此外,精神因素亦可誘發(fā)哮喘。
治支氣管哮喘秘方
補腎平喘湯
來源:陳超,《中國中醫(yī)藥報》1990年
組成:太子參30克,麥冬、陳皮、姜
半夏各10克,炒蘇子、地龍各15克,五味子、補骨脂各10克,靈磁石30克,烏梅肉15克,胎盤6克,桃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補腎益肺,平喘止咳化痰。
方解:本方以太子參、麥冬、五味子為主,意在滋補肺心腎,益氣養(yǎng)陰。方中用太子參不用人參,以避其燥,有補肺健脾、大補元氣之功;麥冬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別錄》謂可“強陰益精……保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五味子酸溫,入肺腎二經(jīng),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jié)Γ瑢O思邈稱其“在上可滋源,在下則補腎”,實為肺腎雙補之要藥,用于虛喘尤為適宜;太子參、麥冬又有補脾胃之力,以滋氣血之源,即葉天士云:“益肺藥皆甘,補土母以生子”;陳皮、姜半夏理氣止咳化痰,斡旋中焦;蘇子降氣定喘消痰;地龍活血通絡,解痙止喘,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其有效成分有顯著舒張支氣管作用;烏梅酸甘溫,入肺腎二經(jīng),治久咳,可以納肺之氣,《本草逢源》謂有“吸氣歸元”之功,故此能收肺氣,納腎氣;胎盤大補元氣,補而不燥,可陰陽雙補,《本草經(jīng)疏》稱此藥“大補而不燥,有返本歸原之功”;磁石辛咸而平,入肺腎二經(jīng),可納氣平喘;補骨脂辛溫,入腎助陽,使腎水不寒,蒸騰氣化,肺水得蔭,對于腎虛咳喘,歷代醫(yī)家均喜用之;桃仁活血行瘀,潤腸通便,能使肺之脈通暢,補中有通之意。綜觀全方,以補腎為主,兼顧脾胃,陰陽雙補,有化痰理氣,行氣活血,止咳平喘,通暢脈絡之效。且性味和平,補而不燥,滋而不膩,適宜長服。
主治:支氣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
加減:陰虛,加生地,玄參;陽虛,加制附片,肉桂;氣虛,加黃芪、白術、玉竹;血虛,加阿膠、當歸;血瘀,加丹參、川芎、赤芍;心悸,加
酸棗仁、生龍牡、柏子仁;浮腫,加茯苓、苡仁、車前子、葶藶子;喘甚,加洋金花,蛤蚧;咳甚,加瓜蔞仁、川貝母;發(fā)熱,加柴胡、黃芪、生石膏、魚腥草、金銀花、連翹。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