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代謝異常,而代謝直接影響著人的胖瘦。您也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人忽然變得能吃能喝,體重不增反降,自以為是減肥了,可一體檢發(fā)現(xiàn)原來是得了糖尿病。
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壓高,擔心自己得糖尿病時,卻有人寬慰他:“得糖尿病都是胖子,你放心吧。”可見,在糖尿病與體重關(guān)系這個問題上,存在著不少誤區(qū)。
糖尿病的典型癥狀是吃飯多、喝水多、排尿多,體重減少,大部分出現(xiàn)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病因多為胰島素“絕對”不足,胰島素缺乏,人體不易儲存能量,就消瘦。多見于青少年,起病前體重多屬正?;蚱?發(fā)病后體重繼續(xù)下降,且很明顯。
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總數(shù)的90%。體型胖瘦皆有,其中80%伴有肥胖或超重。肥胖患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胰島素抵抗,這是因為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細胞多,脂肪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異常,游離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島素抵抗。
減肥也是一種治療手段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體重減下來,胰島素抵抗自然會有所減輕。這就要求患者的飲食控制做到位。糖尿病飲食原則是保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的合理搭配,以滿足身體需要。其中,碳水化合物約占55%~60%,脂肪約占25%~30%,蛋白質(zhì)約占15%~20%。多吃粗糧、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方便食品等,控制鹽和糖的攝入。
制訂一個運動計劃也很重要。最好多參加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由于2型糖尿病偏瘦的長期血糖控制較差的患者,由于病程長,體內(nèi)胰島細胞功能缺陷,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因此導致體重下降。有人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變瘦,是轉(zhuǎn)成1型了,其實并非如此。
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自身免疫和遺傳,而2型糖尿病多是在遺傳背景下由不良生活方式引發(fā)的,二者并不會互相轉(zhuǎn)化。
2型糖尿病用藥,胖瘦有別1型糖尿病患者,無論胖瘦都用胰島素治療。而2型糖尿病患者,根據(jù)體型的“胖瘦”不同,治療方法也有所區(qū)別。
血糖并不很高的胖病人,用藥首選二甲雙胍。這類患者往往胰島素水平并不特別低,但存在胰島素抵抗,胰島素不能“物盡其用”。二甲雙胍能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同時使體重減輕,其中主要可使內(nèi)臟脂肪減少。
除了能增加糖代謝外,二甲雙胍還有控制食欲和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對大部分肥胖患者都有不錯的減重效果。如患者肥胖且血糖值較高,則應考慮加用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等口服藥物。
對于偏瘦的病人來說,如果血糖不是很高,則首選磺脲類或格列奈類藥物。這兩類藥物都屬于胰島素促泌劑,能促進胰島素分泌,緩解患者的胰島素相對不足,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孱愃幬锝堤亲饔每?但可能引發(fā)低血糖(新一代磺脲類藥除外)。格列奈類降糖藥調(diào)節(jié)餐后血糖的效果更好。
這類藥物有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不會引起兩餐之間低血糖,便于患者就餐時服用?;请孱愃幬锟墒贵w重增加,因此適用于體重正?;蚱偷幕颊?格列奈類藥物也有增加體重的作用,但效果不如磺脲類藥物明顯。
瘦病人還可以考慮使用格列酮類藥物,也能促進體重增加。不論胖瘦,如果血糖值較高,在聯(lián)合使用兩種或三種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仍不滿意的時候,就可考慮在口服藥物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使用胰島素或換用胰島素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