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飲食營養(yǎng)因素對癌癥發(fā)病有影響?
以下因素“可能”,僅僅是可能與癌癥風險相關
全球第一大癌:肺癌
大量吸煙,肺癌風險升高40倍!
吸煙人群中高果蔬含量飲食與肺癌發(fā)病風險輕度下降有關,在從不吸煙者中卻無此關聯(lián)。
全球第二大癌:乳腺癌
生育與激素因素是關鍵的決定性風險因素;
肥胖可能增加絕經(jīng)后女性的乳腺癌風險;
但大多數(shù)研究顯示,在絕經(jīng)前女性中,肥胖反而會降低乳腺癌風險;
酒精攝入會增加風險,機制可能與雌激素有關;
“成年期高脂肪攝入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這一假說存在很多爭議;
對其他飲食因素如肉類、奶制品和水果的研究也都沒有確切結論;
大豆異黃酮在亞洲人群中可能與較低的乳腺癌風險有關。
巴特!上述結論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換句話說,都木有實錘~
全球第三大癌:結直腸癌
超重和肥胖、吸煙與飲酒會增加風險;
肉類攝入與結直腸癌發(fā)病率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2015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將加工肉定義為致癌物,未加工紅肉為可能致癌物;
近期不少綜述報道,未加工紅肉會輕度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奶類和鈣高攝入可能會適度降低結直腸癌風險;
每天攝入10g膳食纖維與結直腸癌風險降低10%相關,進一步分析顯示,谷物纖維與全谷物纖維具有保護作用,蔬菜和水果纖維則沒有;
葉酸與結直腸癌發(fā)病的關系很迷:如果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是有好處的,但從營養(yǎng)補充劑中增加攝入似乎不太妙……
Tips:加工肉致癌主要是由于其中所含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高溫烹調肉類也不太安全哦~
全球第四大癌:前列腺癌
目前公認的風險因素包括:高齡、家族史、黑色人種和遺傳因素;
肥胖可能增加某些高惡性度前列腺癌的風險;
番茄紅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D、維生素E和硒等微量營養(yǎng)素也可能與風險降低有關;亞洲特別是日本人群中,大豆異黃酮與風險降低有關;
高水平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可能與前列腺癌風險增高有關。
全球第五大癌:胃癌
東亞胃癌發(fā)病率全球最高,這可能與飲食高度相關,大量食用鹽腌制食物如咸魚、泡菜會升高患病風險;
鹽腌制食物也可能升高幽門螺桿菌(Hp)感染風險,Hp為胃癌一大確切病因;
高果蔬飲食,補充維生素C、β-胡蘿卜素、硒和維生素E等似乎有保護作用;
日本研究顯示女性中綠茶攝入與胃癌風險呈負相關。
不少研究提示,抗氧化微量營養(yǎng)素可能是個保護因素。
肝癌
酒精是肝癌的一大飲食相關風險因素,可能與肝硬化和酒精肝有關;
超重和肥胖增加風險;
黃曲霉毒素被IARC定為某些低收入國家重要的高危因素;
有研究稱飲用咖啡與肝癌風險呈負相關;
主要的非飲食性風險因素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
食管癌
分為鱗癌和腺癌,前者占絕大多數(shù),腺癌只在西方國家相對常見。
目前公認肥胖與食管腺癌有關;
酒精會升高鱗癌(而非腺癌)風險;
吸煙容易誘發(fā)食管鱗癌和腺癌,特別是鱗癌;
過熱的茶等飲料會升高風險,IARC將65℃以上飲料定為可能致癌物。
Tips:食管癌患病率在非洲東部和南部、中國林州及伊朗戈勒斯坦等地區(qū)非常高。高危人群的飲食常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因水果、蔬菜和動物制品吃得太少,從而缺乏一些必要的微量營養(yǎng)素。但近期研究又認為蔬菜水果攝入與疾病之間關聯(lián)并不明顯……互相打臉的科學研究還真不少??!
胰腺癌
肥胖會升高約20%的胰腺癌風險;
糖尿病可能升高風險,主要與胰島素水平增高相關;
飲食因素風險不明。
口咽癌
鼻咽癌在中國廣東、東南亞土著、北極地區(qū)、北非和中東人群中十分常見。
鹽腌制食物與口咽癌發(fā)病有關,IARC將中式咸魚定為致癌物之一;
多攝入水果、蔬菜和維生素C、葉酸等微量營養(yǎng)素可能有助于降低口咽癌整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