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疾病,是全球婦女中第三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首位,平均每年約有7.5萬女性被診斷為宮頸癌,大約3.4萬女性死于宮頸癌,近年來宮頸癌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預防宮頸癌重點在于科普衛(wèi)生知識和做好防癌普查。
【病因】
1.婚育及性生活:與早婚、早育、多產(chǎn)、性生活過早過頻、性生活混亂等因素相關;
2.感染:高危型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是首要病因,HPV感染也是宮頸癌發(fā)病的必要因素。此外,皰疹病毒II型、梅毒、衣原體等感染也可能與宮頸癌發(fā)病有關;
3.其他相關:宮頸癌發(fā)病還與宮頸糜爛、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吸煙、家族腫瘤史、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相關。
【病理】
宮頸浸潤癌一般由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發(fā)展而來。其中鱗癌占大多數(shù),約80%,其次是腺癌、腺鱗癌以及其他少見類型。宮頸浸潤癌一旦形成,即為不可逆病變,癌細胞將繼續(xù)浸潤擴散,擴散途徑有局部浸潤、淋巴轉(zhuǎn)移、血行轉(zhuǎn)移。宮頸局部浸潤可累及陰道、宮腔、主韌帶、子宮骶骨韌帶等,宮頸旁組織擴散可達骨盆壁或壓迫輸尿管引起輸尿管阻塞。晚期病變可向腹腔內(nèi)擴散,或侵犯直腸和膀胱。晚期通過血行轉(zhuǎn)移可轉(zhuǎn)移至肝、肺、骨、腦等部位。
【診斷】
1.癥狀:早期宮頸癌患者大多無任何癥狀,中、晚期患者常見下列癥狀:(1)陰道分泌物增多;(2)陰道出血: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接觸性陰道出血、非月經(jīng)期出血、絕經(jīng)后陰道出血等;(3)壓迫癥狀:腰痛、下肢或外陰水腫、尿急尿頻、血尿、排便不暢等;(4)全身癥狀:發(fā)熱或惡病質(zhì);(5)轉(zhuǎn)移癥狀:肺轉(zhuǎn)移可有胸痛、咯血等,骨轉(zhuǎn)移引起軀體疼痛等。
2.體征:早期宮頸癌宮頸局部可出現(xiàn)糜爛、紅斑、表淺潰瘍,宮頸局部腫瘤進展可出現(xiàn)明顯新生物,表現(xiàn)為糜爛加重、或呈菜花狀、潰瘍狀新生物。
3.宮頸/陰道細胞學涂片檢查:是篩查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方法。
4.組織病理學:陰道鏡下鉗取宮頸活體組織、宮頸管診刮術、宮頸錐形切除術標本送病理組織學檢查,是宮頸癌診斷金標準。
5.影像學檢查:陰道彩超、盆腔B超、CT/MRI可輔助判斷癌變范圍以及浸潤程度;
6.血清腫瘤標記物:SCC是宮頸鱗癌的重要標志物,CA199、CEA以及CA125對于宮頸腺癌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NSE對宮頸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型腫瘤有參考價值。
【分期】
I期癌局限于宮頸
Ia期宮頸肉眼未見病變而在顯微鏡下才能做出診斷,又稱為早期浸潤癌、鏡下浸潤癌、原位早期浸潤癌等。間質(zhì)浸潤深度不超過5mm,水平范圍浸潤不超過7mm。
Ia1期間質(zhì)浸潤深度不超過3mm,水平浸潤范圍不超過7mm。
Ia2期間質(zhì)浸潤深度超過3mm但不超過5mm,水平浸潤范圍不超過7mm。
Ib期鏡下病變范圍、深度超過Ia2期,或臨床檢查肉眼可見宮頸腫瘤病變。血管間隙浸潤,血管內(nèi)或淋巴管內(nèi)有瘤栓不改變分期,但應注明,以便將來判斷是否影響治療效果。
Ib1期臨床檢查肉眼可見宮頸腫瘤病變直徑≦4cm。
Ib2期臨床檢查肉眼可見宮頸腫瘤病變直徑>4cm。
Ⅱ期癌灶超過宮頸,但陰道浸潤未達下1/3,宮旁浸潤未達盆壁。
IIa期癌累及陰道為主,無累及宮旁
IIa1病灶最大直徑不超過4cm
IIa2病灶最大直徑大于4cm
IIb期癌浸潤宮旁組織為主,未達盆壁
III期癌灶超過宮頸,浸潤已達陰道下1/3,和或?qū)m旁浸潤已達盆壁,和或?qū)е履I盂積水、無功能腎。
IIIa期癌累及陰道為主,已達陰道下1/3,未侵及盆壁。
IIIb期癌浸潤宮旁為主,和或?qū)m旁浸潤已達盆壁,和或?qū)е履I盂積水、無功能腎。
Ⅳ期癌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浸潤膀胱粘膜或直腸粘膜。
Ⅳa期癌浸潤鄰近器官。
Ⅳb期癌浸潤超出真骨盆,有遠處轉(zhuǎn)移。
【預后】
影響宮頸癌預后的因素主要有組織學類型、臨床分期。宮頸癌5年生存率一般在60%左右。早期宮頸癌的5年生存率可達90%,晚期僅10%左右。一些少見病理類型預后較差,如小細胞型、透明細胞型和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型。
【預防】
提倡晚婚晚育,優(yōu)生優(yōu)育,避免過早、過度、混亂性生活,成年已婚女性應定期婦科防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