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對惡性腫瘤患者診斷腸梗阻的方法、路徑,以及進行治療的目的、方法、對象和判定。
本標準適于對惡性腫瘤腸梗阻患者進行診斷治療,以減少腫瘤負荷、緩解癥狀和改善生存質量。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惡性腸梗阻(MalignantBowelObstruction,MBO)
原發(fā)性或轉移性惡性腫瘤造成的腸道梗阻,廣泛概念包括惡性腫瘤占位直接引起機械性腸梗阻和腫瘤相關功能性腸梗阻。
2.2腸道屏障(Intestinalbarrier)
腸道是一個巨大的細菌庫,卻只吸收機體需要養(yǎng)分和物質,依靠的就是腸道屏障。包括:①機械屏障:腸粘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與上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②免疫屏障:分泌型免疫
球蛋白A和上皮內淋巴細胞;③生物屏障:胃腸道生理性分泌、腸道內原籍菌,對人體具生理功能,制約致病菌;④化學屏障:胃酸及胃腸道所有消化液以及其他粘膜上皮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
2.3營養(yǎng)狀態(tài)評估(nutritionalassessment)
分為篩查性評估及進一步評估。前者采用專業(yè)營養(yǎng)評估工具,利用病史及體格檢查資料,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做出評價,評估營養(yǎng)不良的程度,不涉及實驗室檢查、器械檢查。進一步營養(yǎng)評估則是綜合利用所有相關資料,如病史、體格檢查、身體測量指標、生化指標、器械檢查結果,對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及功能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其結果不僅僅判斷患者營養(yǎng)不良及其程度,而且要了解患者代謝及功能情況。
2.4腸外營養(yǎng)支持(parenteralnutrition,PN)
又稱靜脈營養(yǎng),靜脈途徑輸入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支持治療方法。據(jù)病人生理需要,遵循‘全面、均衡、足量卻不過量’的原則,輸入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電解質、微量元素、水的全部營養(yǎng)物質。
2.5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Anti-cancerchemotherapy)
對于非手術適應癥的機械性MBO患者,有效化療是成功“疏通”腸道的前提條件,不過,因體質和嚴重的不良癥狀體征,患者化療耐受性差,應在傳承臨床技能及理論,縝密思考和循證證據(jù)基礎上探索創(chuàng)新。兼顧患者耐受性、藥物劑量和保證療效間的平衡。
2.6抗腫瘤分子靶向治療(Anti-cancermoleculartargetedtherapy)
分子水平上,針對明確致癌位點(腫瘤細胞內蛋白分子或基因片段)設計治療藥物,特異性地選擇與這位點相結合發(fā)生作用,致腫瘤細胞死亡,而不殃及正常組織細胞。
3目的、適用對象
3.1目的
3.1.1對于荷瘤患者的治療,盡量減除機體腫瘤負荷,或減少機體腫瘤負荷。
3.1.2減少甚至根除腸道梗阻帶來的不良癥狀體征,改善甚至解除腸道功能障礙。
3.1.3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改善和糾正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
3.2適應證
3.2.1非荷瘤惡性腫瘤患者,荷瘤惡性腫瘤患者。
3.2.2惡性腫瘤疾病相關完全/不完全性腸道梗阻者。
3.2.3手術、放療、腹腔灌注化療等抗腫瘤治療相關完全/不完全性腸道梗阻者。
4.基于發(fā)生原因的分類
4.1惡性機械性腸梗阻
4.1.1梗阻部位
小腸梗阻(約50%,多見惡性腫瘤侵犯、播散)、結腸梗阻(約30%,多見腫瘤原發(fā)病灶占位),大腸和小腸同時梗阻(約20%,惡性腫瘤侵犯、播散)。
梗阻部位可單發(fā),也可多個。
4.1.2發(fā)生原因
以惡性腫瘤原發(fā)疾病為主,多見胃癌、結直腸癌和卵巢癌。非癌性原因可見,術后或放療后出現(xiàn)腸粘連、腸道狹窄,低鉀血癥,腹內疝,糞便嵌頓等。
4.1.3亞型
?、倌c腔外占位由原發(fā)腫瘤、腸系膜和網(wǎng)膜腫物、腹腔或盆腔粘連、放療后纖維化等所致。
?、谀c腔內占位原發(fā)腫瘤或轉移癌腔內生長、及惡性腫瘤沿腸壁環(huán)形生長。
?、勰c壁內占位惡性腫瘤沿腸壁內部縱向生長,皮革腸。
又稱動力性腸梗阻。
4.2.1發(fā)生原因
腫瘤浸潤腸系膜、腸道肌肉、腹腔及腸道神經(jīng)叢,致腸運動障礙。
4.2.2亞型
①腸運動障礙:腫瘤浸潤導致。
?、诟卑┚C合征性神經(jīng)病變:多見肺癌。
?、鄹卑┬约傩阅c梗阻。
④慢性假性腸梗阻(CIP)。
?、萋楸孕阅c梗阻:化療藥物神經(jīng)毒性作用等。
5關鍵性病理生理機制概要
5.1腸道內液體分泌-吸收平衡破壞
梗阻致腸道擴張,水、電解質吸收障礙,腸液分泌進一步增加,形成惡性循環(huán)。
5.2腸道異常不協(xié)調蠕動
梗阻致腸道持續(xù)不協(xié)調蠕動,使近端腸腔內壓增高,腸壁充血水腫,加劇局部梗阻,形成惡性循環(huán)。
5.3腸壁靜脈、動脈血運受阻
炎性因子分泌增多,增加細胞膜通透性,加劇腸腔內液體積聚。梗阻部位腫瘤病灶水腫瘤體增大,致病情惡性循環(huán)。血栓形成,腸壁壞死直至穿孔。
5.4細菌繁殖
梗阻局部細菌繁殖,腸道屏障損壞,腸菌群發(fā)生縱向移位,細菌毒素入血、感染、中毒。
5.5全身不良影響
水電解質平衡紊亂、酸堿失衡、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后期則多器官功能衰竭。
6.診斷路徑
6.1確定發(fā)生MBO:
6.1.1診斷要點
?、倜鞔_的惡性腫瘤診斷。
?、诩韧葱谢蛟懈共渴中g、放療或腹腔內灌注藥物治療。
?、坶g歇性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伴或不伴肛門排氣或排便。
④腹部體檢可見腸型、腹部壓痛、腸鳴音亢進或消失。
?、莞共緾T或X線腹部平片可見腸腔明顯擴張和多個液平面。
6.1.2明確分類及亞型
6.2疾病的系統(tǒng)評估
6.2.1患者一般狀況:
?、偕w征:檢測心率、血壓、體溫和呼吸情況。
?、诎Y狀及體征: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排便排氣漸進消失。以及腫瘤病灶引起的其他癥狀體征。
?、蹱I養(yǎng)狀態(tài):常規(guī)進行營養(yǎng)狀況評估(PA-SGA法),確立營養(yǎng)診斷。
?、荏w力活動狀態(tài)評分:采取ECOG評分法。
?、菪睦頊y試:針對心理健康問題: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和恐怖癥狀,利用自評量表SCL-90進行測試。
6.2.2臟器功能及代謝狀態(tài):
?、倥K器功能:肝臟、腎臟、心臟、肺臟和骨髓造血功能等檢測。
?、谌鬆I養(yǎng)素代謝指標、血清電解質監(jiān)測。
?、劢碘}素元血清水平監(jiān)測(感染相關指標)。
6.2.3腫瘤學評估:
①病理組織學及分化程度、分子靶標表達情況。個別情況采用細胞學診斷結果。
②明確臨床分期。了解病灶部位、浸潤情況等詳細情況。
?、勰[瘤標志物血清水平檢測。
?、苊鞔_梗阻原因,梗阻分類亞型,部位及數(shù)量。
6.3癥狀體征與梗阻部位的關聯(lián)
6.3.1多數(shù)起病緩慢,從不全性腸梗阻漸進為完全性腸梗阻。
6.3.2與梗阻部位、程度有關
?、俨课唤趥日撸ㄊ改c、小腸梗阻)多見間歇性嘔吐,嘔吐物可見膽汁且無臭味。糞便樣嘔吐物提示結腸梗阻。
?、谀氈軇×姨弁?,間歇時間短者提示小腸梗阻。大腸梗阻則疼痛較輕,間歇時間較長。
?、叟疟愫团艢庀崾就耆阅c梗阻,不全性腸梗阻可間歇排便。
?、荛g歇性水樣便系因腸道細菌導致糞便液化。
?、莞共颗蛎浽颍梢姡耗[瘤病灶腫大,腹水,腸腔積水積氣。
6.4影像學檢查方法
6.4.1X線腹部立臥位平片
常用方法,顯示腸梗阻征象,如腸曲脹氣擴大、腸內液氣平面
6.4.2腹部CT掃描
首選影像學診斷方法:評估腸梗阻部位及程度,初步確定臨床分期,為治療方案制訂提供依據(jù)。
6.4.3胃腸造影
非常規(guī)方法。小腸梗阻口服造影、結直腸梗阻灌腸造影確定位置和范圍及胃腸異常運動,推薦水溶性碘對比劑。
6.4.4MRI
腸梗阻腸道呈現(xiàn)天然充盈狀態(tài),MRI多序列成像腸梗阻積液信號對比明顯,無需注入造影劑。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序列有助于腸梗阻病因的良惡性判定。
7.治療方法
主要包括手術和綜合性藥物治療兩種。
7.1手術治療
含腫瘤根治術,腫瘤減積術(腸段切除),腫瘤姑息術(腸段吻合;腸造瘺),纖維粘連松解術。非單部位梗阻,大量胸腹水,生命體征欠平穩(wěn),重度營養(yǎng)不良者,水電解質平衡未糾正者,重要臟器功能失代償者,過高齡者禁用。
7.1.1腫瘤根治術
局限腫瘤單發(fā)病灶機械性腸梗阻者,清除手術視野內全部所有病灶。可延長生存時間,為輔助化療創(chuàng)造了條件。
7.1.2腫瘤減積術(腸段切除)
腫瘤非局限期單部位機械性腸梗阻,化療非敏感荷瘤者,切除梗阻部位腸段及其病灶。減少腫瘤負荷,疏通梗阻腸道,可提高生存質量,為進一步治療的實施提供保障。
7.1.3腫瘤姑息術(腸段吻合;腸造瘺)
腫瘤病灶局部嚴重浸潤單部位機械性腸梗阻者,局限期或非局限期化療非敏感荷瘤者,非切除梗阻部位腸段及其病灶,而是利用腸道旁路術甚至腸造瘺方法,達到疏通腸道的目的??商岣呱尜|量,為進一步治療的實施提供保障。
7.1.4纖維粘連松解術
適用于原發(fā)病灶根治術、腹部放療、腹腔灌注化療導致腹腔纖維化引起腸梗阻??裳娱L生存時間和提高生存質量。
7.2綜合性藥物治療
7.2.1適應癥
?、俳陂_腹手術證實無法進一步手術,既往腹部手術顯示腫瘤彌漫性轉移,病灶累及胃近端。
?、趶浡愿骨粌饶[物,影像學檢查證實腹腔內廣泛轉移。
?、酃δ苄阅c梗阻,造影發(fā)現(xiàn)嚴重的胃運動功能障礙。
?、艽罅扛顾?引流后復發(fā)。
?、轄I養(yǎng)不良,腹腔外轉移癥狀難控,高齡,一般情況差。
?、藜韧骨换蚺枨环暖?。
7.2.2治療方法
須嚴密觀測癥狀及體征的變化。監(jiān)控化療相關不良反應。及時評價療效,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①基礎療法:禁食水,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防治感染,灌腸。常規(guī)靜脈應用針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針對厭氧菌的藥物。
?、谖改c外營養(yǎng)支持: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糾正或者防止因不能進食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及全身代謝紊亂狀況,為積極有效的抗腫瘤治療提供保證。
③消除腸壁水腫:糖皮質激素能減輕腫瘤及腸壁周圍組織的水腫,止吐。以白蛋白增加膠體滲透壓,聯(lián)合使用利尿劑及脫水藥,排出組織間多余水分。
?、芤种颇c道腺體分泌:常規(guī)應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和/或抗膽堿藥;生長抑素抑制幾乎全部胃腸胰內分泌激素分泌釋放,抑制胰腸消化液分泌,胃酸分泌及胃腸運動作用。減少內臟血流、增加水電解質的吸收。
?、葜委熌[瘤原發(fā)?。汗W柘的[瘤浸潤引起,疏通梗阻最終需要通過化療理清除/減小腫瘤病灶。而患者的營養(yǎng)不良及全身代謝紊亂狀況又妨礙化療實施。只能積極審慎應用抗腫瘤化學藥物,推測腫瘤化療藥物敏感性存在的可能性,確定可選擇藥物范圍。通常胃癌、卵巢癌術后復發(fā)的一線化療敏感性多存在,利用化療疏通梗阻腸道的把握相對較大。細胞周期特異性化療藥物不良反應通常相對較弱,可盡量選擇此類藥物。為保證總體劑量,減少單次給藥劑量同時增加藥物暴露機會是化療給藥的主要方式。聯(lián)合應用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
?、捩?zhèn)靜、止吐、鎮(zhèn)痛:5-羥色氨酸受體拮抗劑同時具抑制腸液分泌和止吐作用而聯(lián)合化療時多用,酚噻嗪類止吐藥物
異丙嗪同時具備鎮(zhèn)靜作用,效果更佳。強阿片類藥物是最有效的止痛藥物,也具抑制腸液分泌作用,對持續(xù)性疼痛和絞痛均有效。無法口服用藥患者,芬太尼透皮貼劑,或嗎啡皮下、
肌肉注射。
7.3擴張性金屬支架
用于幽門近端小腸和結腸單部位梗阻的治療。
8.療效評價、隨訪
療效評價指標分為三類:近期指標,中期指標,遠期指標。
8.1近期指標
8.1.1癥狀體征
8.1.2實驗室參數(shù):血大小便常規(guī),電解質,肝功能、腎功能,每周檢測1-2次。
8.2中期指標
腫瘤病灶評估(單徑法)、生活質量評估、體能及營養(yǎng)狀態(tài)評估。每4-12周評估一次。
8.3遠期指標
無瘤生存時間(月),疾病進展時間(月),生存時間(月)。
8.4隨訪
所有腫瘤患者出院后均應該定期(至少每2個月一次)到醫(yī)院門診和接受電話隨訪。
?。ㄔ膩碜?ldquo;腫瘤代謝與營養(yǎng)電子雜志”,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李蘇宜(安徽省腫瘤醫(yī)院合肥通訊作者)
石漢平(中山大學第一醫(yī)院廣州)
代表中國
抗癌協(xié)會腫瘤營養(yǎng)與支持治療專業(yè)委員會(2014年11月)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對惡性腫瘤患者診斷腸梗阻的方法、路徑,以及進行治療的目的、方法、對象和判定。
本標準適于對惡性腫瘤腸梗阻患者進行診斷治療,以減少腫瘤負荷、緩解癥狀和改善生存質量。
2.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惡性腸梗阻(MalignantBowelObstruction,MBO)
原發(fā)性或轉移性惡性腫瘤造成的腸道梗阻,廣泛概念包括惡性腫瘤占位直接引起機械性腸梗阻和腫瘤相關功能性腸梗阻。
2.2腸道屏障(Intestinalbarrier)
腸道是一個巨大的細菌庫,卻只吸收機體需要養(yǎng)分和物質,依靠的就是腸道屏障。包括:①機械屏障:腸粘膜上皮細胞的完整性與上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②免疫屏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上皮內淋巴細胞;③生物屏障:胃腸道生理性分泌、腸道內原籍菌,對人體具生理功能,制約致病菌;④化學屏障:胃酸及胃腸道所有消化液以及其他粘膜上皮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
2.3營養(yǎng)狀態(tài)評估(nutritionalassessment)
分為篩查性評估及進一步評估。前者采用專業(yè)營養(yǎng)評估工具,利用病史及體格檢查資料,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做出評價,評估營養(yǎng)不良的程度,不涉及實驗室檢查、器械檢查。進一步營養(yǎng)評估則是綜合利用所有相關資料,如病史、體格檢查、身體測量指標、生化指標、器械檢查結果,對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及功能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其結果不僅僅判斷患者營養(yǎng)不良及其程度,而且要了解患者代謝及功能情況。
2.4腸外營養(yǎng)支持(parenteralnutrition,PN)
又稱靜脈營養(yǎng),靜脈途徑輸入能量和營養(yǎng)素的支持治療方法。據(jù)病人生理需要,遵循‘全面、均衡、足量卻不過量’的原則,輸入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電解質、微量元素、水的全部營養(yǎng)物質。
2.5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Anti-cancerchemotherapy)
對于非手術適應癥的機械性MBO患者,有效化療是成功“疏通”腸道的前提條件,不過,因體質和嚴重的不良癥狀體征,患者化療耐受性差,應在傳承臨床技能及理論,縝密思考和循證證據(jù)基礎上探索創(chuàng)新。兼顧患者耐受性、藥物劑量和保證療效間的平衡。
2.6抗腫瘤分子靶向治療(Anti-cancermoleculartargetedtherapy)
分子水平上,針對明確致癌位點(腫瘤細胞內蛋白分子或基因片段)設計治療藥物,特異性地選擇與這位點相結合發(fā)生作用,致腫瘤細胞死亡,而不殃及正常組織細胞。
3目的、適用對象
3.1目的
3.1.1對于荷瘤患者的治療,盡量減除機體腫瘤負荷,或減少機體腫瘤負荷。
3.1.2減少甚至根除腸道梗阻帶來的不良癥狀體征,改善甚至解除腸道功能障礙。
3.1.3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改善和糾正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
3.2適應證
3.2.1非荷瘤惡性腫瘤患者,荷瘤惡性腫瘤患者。
3.2.2惡性腫瘤疾病相關完全/不完全性腸道梗阻者。
3.2.3手術、放療、腹腔灌注化療等抗腫瘤治療相關完全/不完全性腸道梗阻者。
4.基于發(fā)生原因的分類
4.1惡性機械性腸梗阻
4.1.1梗阻部位
小腸梗阻(約50%,多見惡性腫瘤侵犯、播散)、結腸梗阻(約30%,多見腫瘤原發(fā)病灶占位),大腸和小腸同時梗阻(約20%,惡性腫瘤侵犯、播散)。
梗阻部位可單發(fā),也可多個。
4.1.2發(fā)生原因
以惡性腫瘤原發(fā)疾病為主,多見胃癌、結直腸癌和卵巢癌。非癌性原因可見,術后或放療后出現(xiàn)腸粘連、腸道狹窄,低鉀血癥,腹內疝,糞便嵌頓等。
4.1.3亞型
?、倌c腔外占位由原發(fā)腫瘤、腸系膜和網(wǎng)膜腫物、腹腔或盆腔粘連、放療后纖維化等所致。
②腸腔內占位原發(fā)腫瘤或轉移癌腔內生長、及惡性腫瘤沿腸壁環(huán)形生長。
?、勰c壁內占位惡性腫瘤沿腸壁內部縱向生長,皮革腸。
4.2惡性功能性腸梗阻
又稱動力性腸梗阻。
4.2.1發(fā)生原因
腫瘤浸潤腸系膜、腸道肌肉、腹腔及腸道神經(jīng)叢,致腸運動障礙。
4.2.2亞型
?、倌c運動障礙:腫瘤浸潤導致。
②副癌綜合征性神經(jīng)病變:多見肺癌。
?、鄹卑┬约傩阅c梗阻。
?、苈约傩阅c梗阻(CIP)。
?、萋楸孕阅c梗阻:化療藥物神經(jīng)毒性作用等。
5關鍵性病理生理機制概要
5.1腸道內液體分泌-吸收平衡破壞
梗阻致腸道擴張,水、電解質吸收障礙,腸液分泌進一步增加,形成惡性循環(huán)。
5.2腸道異常不協(xié)調蠕動
梗阻致腸道持續(xù)不協(xié)調蠕動,使近端腸腔內壓增高,腸壁充血水腫,加劇局部梗阻,形成惡性循環(huán)。
5.3腸壁靜脈、動脈血運受阻
炎性因子分泌增多,增加細胞膜通透性,加劇腸腔內液體積聚。梗阻部位腫瘤病灶水腫瘤體增大,致病情惡性循環(huán)。血栓形成,腸壁壞死直至穿孔。
5.4細菌繁殖
梗阻局部細菌繁殖,腸道屏障損壞,腸菌群發(fā)生縱向移位,細菌毒素入血、感染、中毒。
5.5全身不良影響
水電解質平衡紊亂、酸堿失衡、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后期則多器官功能衰竭。
6.診斷路徑
6.1確定發(fā)生MBO:
6.1.1診斷要點
?、倜鞔_的惡性腫瘤診斷。
?、诩韧葱谢蛟懈共渴中g、放療或腹腔內灌注藥物治療。
③間歇性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伴或不伴肛門排氣或排便。
?、芨共矿w檢可見腸型、腹部壓痛、腸鳴音亢進或消失。
?、莞共緾T或X線腹部平片可見腸腔明顯擴張和多個液平面。
6.1.2明確分類及亞型
6.2疾病的系統(tǒng)評估
6.2.1患者一般狀況:
?、偕w征:檢測心率、血壓、體溫和呼吸情況。
?、诎Y狀及體征: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排便排氣漸進消失。以及腫瘤病灶引起的其他癥狀體征。
③營養(yǎng)狀態(tài):常規(guī)進行營養(yǎng)狀況評估(PA-SGA法),確立營養(yǎng)診斷。
④體力活動狀態(tài)評分:采取ECOG評分法。
⑤心理測試:針對心理健康問題: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和恐怖癥狀,利用自評量表SCL-90進行測試。
6.2.2臟器功能及代謝狀態(tài):
?、倥K器功能:肝臟、腎臟、心臟、肺臟和骨髓造血功能等檢測。
②三大營養(yǎng)素代謝指標、血清電解質監(jiān)測。
?、劢碘}素元血清水平監(jiān)測(感染相關指標)。
6.2.3腫瘤學評估:
?、俨±斫M織學及分化程度、分子靶標表達情況。個別情況采用細胞學診斷結果。
②明確臨床分期。了解病灶部位、浸潤情況等詳細情況。
?、勰[瘤標志物血清水平檢測。
④明確梗阻原因,梗阻分類亞型,部位及數(shù)量。
6.3癥狀體征與梗阻部位的關聯(lián)
6.3.1多數(shù)起病緩慢,從不全性腸梗阻漸進為完全性腸梗阻。
6.3.2與梗阻部位、程度有關
①部位近口側者(十二指腸、小腸梗阻)多見間歇性嘔吐,嘔吐物可見膽汁且無臭味。糞便樣嘔吐物提示結腸梗阻。
?、谀氈軇×姨弁?,間歇時間短者提示小腸梗阻。大腸梗阻則疼痛較輕,間歇時間較長。
③排便和排氣消失提示完全性腸梗阻,不全性腸梗阻可間歇排便。
?、荛g歇性水樣便系因腸道細菌導致糞便液化。
?、莞共颗蛎浽?,可見:腫瘤病灶腫大,腹水,腸腔積水積氣。
6.4影像學檢查方法
6.4.1X線腹部立臥位平片
常用方法,顯示腸梗阻征象,如腸曲脹氣擴大、腸內液氣平面
6.4.2腹部CT掃描
首選影像學診斷方法:評估腸梗阻部位及程度,初步確定臨床分期,為治療方案制訂提供依據(jù)。
6.4.3胃腸造影
非常規(guī)方法。小腸梗阻口服造影、結直腸梗阻灌腸造影確定位置和范圍及胃腸異常運動,推薦水溶性碘對比劑。
6.4.4MRI
腸梗阻腸道呈現(xiàn)天然充盈狀態(tài),MRI多序列成像腸梗阻積液信號對比明顯,無需注入造影劑。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序列有助于腸梗阻病因的良惡性判定。
7.治療方法
主要包括手術和綜合性藥物治療兩種。
7.1手術治療
含腫瘤根治術,腫瘤減積術(腸段切除),腫瘤姑息術(腸段吻合;腸造瘺),纖維粘連松解術。非單部位梗阻,大量胸腹水,生命體征欠平穩(wěn),重度營養(yǎng)不良者,水電解質平衡未糾正者,重要臟器功能失代償者,過高齡者禁用。
7.1.1腫瘤根治術
局限腫瘤單發(fā)病灶機械性腸梗阻者,清除手術視野內全部所有病灶??裳娱L生存時間,為輔助化療創(chuàng)造了條件。
7.1.2腫瘤減積術(腸段切除)
腫瘤非局限期單部位機械性腸梗阻,化療非敏感荷瘤者,切除梗阻部位腸段及其病灶。減少腫瘤負荷,疏通梗阻腸道,可提高生存質量,為進一步治療的實施提供保障。
7.1.3腫瘤姑息術(腸段吻合;腸造瘺)
腫瘤病灶局部嚴重浸潤單部位機械性腸梗阻者,局限期或非局限期化療非敏感荷瘤者,非切除梗阻部位腸段及其病灶,而是利用腸道旁路術甚至腸造瘺方法,達到疏通腸道的目的??商岣呱尜|量,為進一步治療的實施提供保障。
7.1.4纖維粘連松解術
適用于原發(fā)病灶根治術、腹部放療、腹腔灌注化療導致腹腔纖維化引起腸梗阻??裳娱L生存時間和提高生存質量。
7.2綜合性藥物治療
7.2.1適應癥
①近期開腹手術證實無法進一步手術,既往腹部手術顯示腫瘤彌漫性轉移,病灶累及胃近端。
?、趶浡愿骨粌饶[物,影像學檢查證實腹腔內廣泛轉移。
③功能性腸梗阻,造影發(fā)現(xiàn)嚴重的胃運動功能障礙。
④大量腹水,引流后復發(fā)。
?、轄I養(yǎng)不良,腹腔外轉移癥狀難控,高齡,一般情況差。
?、藜韧骨换蚺枨环暖煛?/div>
7.2.2治療方法
須嚴密觀測癥狀及體征的變化。監(jiān)控化療相關不良反應。及時評價療效,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倩A療法:禁食水,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防治感染,灌腸。常規(guī)靜脈應用針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針對厭氧菌的藥物。
?、谖改c外營養(yǎng)支持: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糾正或者防止因不能進食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及全身代謝紊亂狀況,為積極有效的抗腫瘤治療提供保證。
?、巯c壁水腫:糖皮質激素能減輕腫瘤及腸壁周圍組織的水腫,止吐。以白蛋白增加膠體滲透壓,聯(lián)合使用利尿劑及脫水藥,排出組織間多余水分。
?、芤种颇c道腺體分泌:常規(guī)應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和/或抗膽堿藥;生長抑素抑制幾乎全部胃腸胰內分泌激素分泌釋放,抑制胰腸消化液分泌,胃酸分泌及胃腸運動作用。減少內臟血流、增加水電解質的吸收。
?、葜委熌[瘤原發(fā)病:梗阻系腫瘤浸潤引起,疏通梗阻最終需要通過化療理清除/減小腫瘤病灶。而患者的營養(yǎng)不良及全身代謝紊亂狀況又妨礙化療實施。只能積極審慎應用抗腫瘤化學藥物,推測腫瘤化療藥物敏感性存在的可能性,確定可選擇藥物范圍。通常胃癌、卵巢癌術后復發(fā)的一線化療敏感性多存在,利用化療疏通梗阻腸道的把握相對較大。細胞周期特異性化療藥物不良反應通常相對較弱,可盡量選擇此類藥物。為保證總體劑量,減少單次給藥劑量同時增加藥物暴露機會是化療給藥的主要方式。聯(lián)合應用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物。
?、捩?zhèn)靜、止吐、鎮(zhèn)痛:5-羥色氨酸受體拮抗劑同時具抑制腸液分泌和止吐作用而聯(lián)合化療時多用,酚噻嗪類止吐藥物異丙嗪同時具備鎮(zhèn)靜作用,效果更佳。強阿片類藥物是最有效的止痛藥物,也具抑制腸液分泌作用,對持續(xù)性疼痛和絞痛均有效。無法口服用藥患者,芬太尼透皮貼劑,或嗎啡皮下、肌肉注射。
7.3擴張性金屬支架
用于幽門近端小腸和結腸單部位梗阻的治療。
8.療效評價、隨訪
療效評價指標分為三類:近期指標,中期指標,遠期指標。
8.1近期指標
8.1.1癥狀體征
8.1.2實驗室參數(shù):血大小便常規(guī),電解質,肝功能、腎功能,每周檢測1-2次。
8.2中期指標
腫瘤病灶評估(單徑法)、生活質量評估、體能及營養(yǎng)狀態(tài)評估。每4-12周評估一次。
8.3遠期指標
無瘤生存時間(月),疾病進展時間(月),生存時間(月)。
8.4隨訪
所有腫瘤患者出院后均應該定期(至少每2個月一次)到醫(yī)院門診和接受電話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