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傳播途徑類似乙型肝炎,但由于體液中HCV含量較少,且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較低,其傳播方式較乙型肝炎局限,傳染力也較乙肝病毒為弱。主要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
丙肝的傳播途徑一:輸血及血制品傳播:曾是最主要的丙肝的傳播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輸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隨著篩查方法的改善,此傳播方式已得到明顯控制,但抗HCV陰性的HCV攜帶供血員尚不能篩除,輸血仍有傳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別是反復輸血、血制品者。
丙肝的傳播途徑二:注射、針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傳播國內(nèi)報道80%以上靜脈毒癮者為抗HCV陽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丙肝的傳播途徑三:生活密切接觸傳播散發(fā)的HCV感染者中約40%無明顯的輸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稱為社區(qū)獲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觸傳播。
丙肝的傳播途徑四:性傳播一般性行為不會傳染。因為:
HCV主要經(jīng)血液傳播,主要有:⑴經(jīng)輸血和血制品傳播。我國自1993年對獻血員篩查抗-HCV后,該途徑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wěn)定及少數(shù)感染者不產(chǎn)生抗-HCV,因此,無法完全篩出HCV陽性者,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經(jīng)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在某些地區(qū),因靜脈注射毒品導致HCV傳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jīng)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nèi)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也是經(jīng)皮傳播的重要途徑。一些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和血液暴露的傳統(tǒng)醫(yī)療方法也與HCV傳播有關;共用剃須刀、牙刷、紋身和穿耳環(huán)孔等也是HCV潛在的經(jīng)血傳播方式。與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亂行為者感染HCV的危險性較高。同時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者,特別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險性更高。
丙肝的傳播途徑五:母嬰傳播母親為HCV感染者的嬰兒,感染HCV的幾率約10%。
丙肝的傳播途徑六:其他清毒操作不嚴格的拔牙、刺青、打耳洞、修面及扦腳等。
以上就是對丙肝的傳播途徑的介紹,這回朋友們應該了不那么迷茫了吧。希望您在看過之后可以避免這些傳播途徑。了解了以上介紹的內(nèi)容之后,大家要懂得采取措施預防丙肝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