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甲肝疾病傳播途徑的特殊性,是可以經糞-口傳播,不同于乙肝疾病的傳播途徑,所以如果經常跟甲肝患者親密接觸,且個人衛(wèi)生不注意及飲食習慣不好,很容易被傳染,這就是為什么多數(shù)人每到流感季節(jié)都習慣去檢查甲肝化驗,看是否被感染??蓹z查甲肝有一項是甲肝igm的檢查,結果有陰有陽,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甲肝igm的概念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傳染源多為病人。甲型肝炎的潛伏期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轉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糞便中。發(fā)病2~3周后,隨著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的產生,血液和糞便的傳染性也逐漸消失。在甲型肝炎的顯性感染或隱性感染過程中,機體都可產生抗體。
血清中抗體(抗-HAV)分為兩種,即抗-HAVIgM和抗-HAVIgG???HAVIgM出現(xiàn)早,一般在發(fā)病數(shù)日即可檢出,黃疸期達到高峰,是甲型肝炎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
抗-HAVIgG出現(xiàn)較晚,而持續(xù)時間較長,在感染初期常為陰性,抗-HAVIgG陽性提示曾受過HAV感染,常用于流行病學調查。
目前對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學檢查,以甲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體為主。應用的方法包括免疫電鏡、補體結合試驗、免疫粘附血凝試驗、固相放射免疫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多聚酶鏈反應、cDNA-RNA分子雜交技術等。
甲肝igm有什么臨床意義
HAV抗體IgM陽性見于甲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AV抗體IgM是HAV急性感染的標志,在感染的早期即已出現(xiàn),是早期診斷甲型肝炎的依據。感染后3個月內可維持較高滴度,6個月后逐漸消失。
抗-HAVIgM檢測常用方法有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試驗(SPRIA),其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為急性肝炎患者檢測的常規(guī)項目。
類風濕因子陽性標本可出現(xiàn)抗-HAVIgM假陽性,應引起注意。若檢得低滴度時,應隔2周復測,但應注意風濕因子所致假陽性。
通過上文對甲肝igm的相關知識介紹,相信大家也了解到甲肝igm其實就是血清檢查的一種抗體,這種抗體顯示陰性還是陽性,是用于診斷早期甲肝的重要指標,所以如果你經常跟甲肝病人接觸,建議你定期檢查這一項指標,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