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治療期間預測干擾素的治療效果
在治療期間觀察HBsAg和HBVDNA下降的情況可以預測干擾素的療效。
根據(jù)以往文獻的報道:
對于基因A型和D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經過12周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未發(fā)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議停止治療。
對于基因B型和C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若經過12周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IU/mL,建議停止治療。
無論哪種基因型,若經過24周治療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IU/mL,建議停止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
對于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12周治療后HBsAg未下降且HBVDNA較基線下降<2log10IU/ml,應考慮停止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
法國醫(yī)生瓦利特?皮卡德(Vallet-Pichard)在2014年總結了以往文獻,提出了干擾素治療期間預測和早期停藥的原則:12周時HBVDNA及HBsAg下降是持續(xù)病毒應答的最佳早期預測指標。
對于e抗原陽性患者,干擾素治療12周,HBVDNA下降至20000IU/ml以下,HBsAg水平<1500IU/ml,e抗原血清學轉換率較高;然而,HBsAg水平在20000IU/ml以上或HBsAg水平未下降者,發(fā)生e抗原血清學轉換的可能性極低,應該考慮早期停藥。
對于e抗原陰性患者,干擾素治療12周時HBVDNA下降至20000IU/ml以下,治療12周和24周時HBsAg下降>10%的患者在治療結束后持續(xù)病毒學應答率較高;而治療12周時HBVDNA下降<2log10IU/ml和HBsAg無明顯下降者,治療結束后的病毒學應答率較低,應該考慮早期停藥。
我國專家根據(jù)國外學者的經驗,首次把干擾素治療期間的預測和療效欠佳患者早期停藥寫入2015年版《乙肝指南》,建議:
HBeAg陽性(“大三陽”)慢乙型肝炎患者治療24周HBsAg和HBV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療應答的預測因素。
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如果24周HBsAg<1500IU/ml,繼續(xù)單藥治療至48周可獲得較高的HBeAg血清學轉換率。
若經過24周治療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IU/mL,建議停止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改用核苷(酸)類藥物治療。
HBeAg陰性慢乙肝患者治療過程中HBsAg的下降、HBVDNA水平是停藥后持續(xù)病毒學應答的預測因素:
如果經過12周治療后HBsAg未下降且HBVDNA較基線下降<2log10IU/ml,應考慮停止聚乙二醇干擾素α治療。
普通干擾素或聚乙二醇干擾素療效有限,大約2/3的患者療效欠佳,而且有較多的不良反應。另外,聚乙二醇干擾素的價格也較貴。對于療效欠佳的患者,早期預測,可以指導患者及時改變治療方案,使病人更早獲得有效治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和醫(y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