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脂異?;疾÷噬?/strong>
我國成年人血脂異?;疾÷蕿?0.40%,較2002年大幅度升高。
臨床上血脂檢測的基本四大項目為TC(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其中,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4.9%,高甘油三酯血癥患病率為13.1%,高低密度膽固醇血癥患病率為33.9%。
2、定期查血脂
指南提倡定期檢測血脂指標,20~40歲成年人至少每5年檢測1次血脂指標,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jīng)期婦女每年檢測1次血脂指標,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每間隔3~6個月檢測1次血脂指標。
3、慢性腎病患者血脂目標
治療目標:輕、中度慢性腎臟病患者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6mmol/L;重度慢性腎臟病患者,慢性腎臟病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者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8mmol/L。
終末期腎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和血透患者,需仔細評估降膽固醇治療的風險和獲益,建議藥物選擇和LDL-C目標個體化。
4、生活上的管理
新版指南建議高甘油三酯患者應減少每日攝入脂肪量,每日烹調(diào)油用量應<30ml,脂肪攝入應優(yōu)先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魚油、植物油等。
建議每周運動5~7天,以30min/次的中強度運動為宜。
5、藥物上的使用
他汀類藥物(常用的如洛伐他丁、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有效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作用得到首肯。近20年來多項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他汀類藥物在一、二級預防中均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已成為防治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藥物。
為了調(diào)脂達標,臨床上應首選他汀類藥物(Ⅰ類推薦,A級證據(jù))。
他汀類藥物在血脂異常藥物治療中的基石地位得到肯定,且長期服用是安全的(但應定期檢測轉氨酶、肌酸激酶)
慢性腎病患者是他汀類引起肌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在腎功能進行性減退或腎小球濾過率(GFR)<30ml/(min·1.732)時,并且發(fā)病風險與他汀劑量密切相關,故應避免大劑量應用他汀類藥物。
中等強度他汀治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不能達標時,推薦聯(lián)合應用依折麥布。貝特類(如非諾貝特)可升高肌酐水平,中重度CKD患者與他汀聯(lián)用時,可能增加肌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