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久痛有寒熱虛實之分,治法有溫清補消之別。常用三方為:香砂理中湯、一貫煎和半夏瀉心湯。
一、香砂理中湯
本方適用于脾胃虛寒氣滯所致胃脘久痛。辨證要點:①痛,一般僅隱隱作痛,偶有疼痛較劇者,但尚不至于鉆心徹背難以忍受。因系氣虛兼氣滯,故空腹或飯后疼痛、喜按不喜按無一定規(guī)律。②脹:氣滯則脹(飽滿感),食后更顯,病者常喜按撫胃脘,或有意識地噯氣則舒。③嘔:或嘔痰沫,或吐清水,或清涎自涌。④泄:大便次數(shù)不定,每日一次或數(shù)次,便質(zhì)軟或稀溏,易通,無里急后重或不爽感。本方無須過多加減,若疼痛持續(xù)或面色不榮,可加當歸、香附以活血行氣;形寒肢冷,脈沉微者,可加附子。
二、一貫煎
本方適用于肝胃不和而致的胃脘久痛。辨證要點:①痛多于脹,其痛為隱痛,燒灼痛或刺痛,偶有劇痛,但尚能忍受。②平時易激動,情緒較緊張;睡眠不佳或伴有耳鳴、健忘。③口苦而干,便秘或便干燥、有熱感。④舌質(zhì)多偏紅,舌苔薄黃或少苔;脈弦(包括細、滑、虛等兼弦脈)。若從病者飲食喜惡看,香砂理中湯證喜溫熱,惡寒涼;一貫煎證喜涼惡熱。從生活史說,前者應多注意飲食習慣,后者則應注意精神因素。
三、半夏瀉心湯
本方適用于寒熱虛實夾雜的胃脘久痛。俞氏依據(jù)此方藥物配伍特點,應用于寒熱虛實夾雜的胃脘痛,屢經(jīng)驗證,效果很好。實踐體會,胃脘久痛屬純寒純熱者固多,而寒熱夾雜者亦復不少;虛中夾實、實中夾虛者更屬常見,因而半夏瀉心湯的臨證應用機會甚多。
本方加減:熱偏盛,心下嘈雜或心煩不眠,加梔子、豆豉;泛酸多者,合左金丸;大便秘加栝樓;寒偏盛,兼見胃脘脹悶,大便溏泄者加砂仁。具體用藥需要在醫(yī)囑下進行,根據(jù)每個人的體質(zhì)一人一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