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血容量的70%存在于靜脈容量血管中,而內臟系統(tǒng)血容量占總容量25%;同時,心輸出量的25%通過腹腔干動脈、腸系膜上、下動脈進入內臟系統(tǒng)。
由于內臟血管周圍沒有筋膜和實體組織器官的限制,可擴張性良好,屬于高順應性血管。當血管內壓力升高時,內臟血管會容留更多的血液,使得回心血量減少。在門脈高壓或分布性休克時,內臟血管可容納40%的機體血容量。
在休克時使用兒茶酚胺類藥物的目的之一是希望通過收縮內臟靜脈血管,增加內臟血管-下腔靜脈壓力差,促進血液回流到體循環(huán),增加回心血量。 門脈-內臟系統(tǒng)的兒茶酚胺受體分布存在差異:肝動脈和下腔靜脈、肝靜脈同時存在α、β受體,而門靜脈、門靜脈前內臟血管和肝內血管只存在α受體。
在休克狀態(tài)時,當使用去氧腎上腺素時(單純的α受體激動劑),內臟血管和肝靜脈、下腔靜脈同時收縮,無法增加內臟血管-下腔靜脈壓力差,故無法改善內臟血液回流。而去甲腎上腺素是α兼β受體激動劑,在收縮內臟血管同時,其β受體的血管擴張作用使得肝靜脈、下腔靜脈阻力降低,從而增加了內臟-下腔靜脈壓力差,改善了內臟靜脈回流,增加有效循環(huán)容量和右心回心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