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Oncology在線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顯示處于生命晚期的癌癥患者接受化療并不能改善生活質量。研究者美國威爾康奈爾醫(yī)學院HollyPrigerson等表示,“結果提示,對于入組時體能狀態(tài)較好的癌癥患者,其生命最后一周的生活質量惡化與使用化療有顯著的相關性。化療直接導致瀕死期的生活質量下降,主要因不良反應和毒性作用所致。因此,相關學會在制定終末期化療相關指南時,有必要進行反思。”
但同期的編輯評論文章對此表達了不同的意見,美國俄勒岡健康和科學大學CharlesD.Blanke和ErikK.Fromme認為:“在沒有確鑿的證據(jù)確定哪些患者真正獲益的情況下,現(xiàn)在就建議指南必須修改,禁止給終末期癌癥患者實施化療是不合適的。”不過他們也認為:“如果腫瘤醫(yī)生預測患者的生命不超過6個月,應該默認不進行積極治療。”
背景:終末期癌癥患者化療濫用?
美國“明智選擇”活動中ASCO的專家小組認為,給不能證實獲益的患者進行化療,是腫瘤學實踐中應用最廣的最浪費且最沒有必要的做法。ASCO也推薦,未能從之前的治療中獲益的患者和ECOG-PS得分≥3的患者不應進行化療,體能狀態(tài)較好的患者是化療獲益最大的群體。
盡管化療之于終末期癌癥患者的獲益并不肯定,但很多患者在生命末期仍在進行姑息化療。例如有研究顯示,28%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體能狀態(tài)極差或不佳,但其中40%仍接受了化療,可其實非小細胞肺癌三線化療方案的總應答率不過2%,四線方案則為0。
方法概述: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探究了晚期癌癥患者中ECOG-PG、化療和去世前一周內的生活質量(QOD)之間的聯(lián)系。從2002年9月到2008年2月,研究人員對預期生命不足6個月的312例晚期癌癥患者進行了評估。研究入組時,超過半數(shù)的患者(158例)接受化療?;熃M年齡更小、教育程度更高、合并疾病較少,ECOG-PS得分較低。
主要發(fā)現(xiàn):
化療對總生存無顯著影響。與ASCO指南一致,體能狀態(tài)較好的患者更可能在生命晚期接受化療。但ECOG-PS得分0~1的患者接受姑息化療后,其QOD顯著低于不接受化療的患者。在難治性轉移性患者中并未觀察到生存獲益,而對于那些本來基礎體能狀態(tài)較好的患者,化療和較差的QOL之間存在明確的聯(lián)系。這與ASCO指南的推薦背道而馳。
思考:治療不等于希望
對于很多癌癥晚期患者來說,即便醫(yī)生就他們的預后和治療的有限作用做了非常清晰、甚至是坦白的交代,他們可能也會有懷有巨大的壓力想要繼續(xù)治療。“不拋棄、不放棄”,他們可能會不停地從親朋好友那里聽到這樣的鼓勵。但其實,絕大部分患者最終都要在這場戰(zhàn)役中落敗,或許不應該對他們做出這樣的鼓勵?除外費用不談,在腫瘤病房度過生命的最后幾個月,承受大量無效治療的毒性作用,對大部分患者來說,真不是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