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療是目前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最好的治療手段,只要有適應癥,并且條件允許,就應該進行規(guī)范的抗病毒治療。
目前國內外公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藥物主要包括核苷(酸)類似物和干擾素兩種。
1、核苷(酸)類似物
核苷類似物目前在我國上市的有恩替卡韋片/膠囊、替諾福韋片、拉米夫定片、阿德福韋酯片/膠囊和替比夫定片五種。
WHO推薦,所有有抗病毒適應癥的成人、青少年或年齡≥12歲的兒童,首選耐藥率低的核苷類似物替諾福韋或恩替卡韋;而年齡在2-11歲的兒童則首先推薦恩替卡韋。
五種藥物在一般成年人中的用法用量分別為:
1.恩替卡韋,每天一次,每次0.5mg口服,空腹服用;
2.替諾福韋,每天一次,每次300mg口服,空腹或與食物同時服用均可;
3.拉米夫定,每天一次,每次100mg口服,飯前或飯后服用均可;
4.阿德福韋酯,每天一次,每次10mg口服,飯前或飯后服用均可;
5.替比夫定,每天一次,每次600mg口服,飯前或飯后服用均可。
以上用法用量僅為一般情況下用法用量,具體還需根據患者年齡、腎功能及是否耐藥等情況進行調整,患者須咨詢醫(yī)師或藥師后再用藥。
2、干擾素
干擾素分為普通干擾素和長效干擾素。在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中,相對年輕的患者(包括青少年患者)、不希望近年內生育的患者、期望短期完成治療的患者、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都可考慮長效干擾素。
干擾素制劑由于品種較多,用法用量復雜,患者須咨詢醫(yī)師或藥師后再用藥。
當然,“是藥三分毒”,藥物的副作用有時候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還是要多加留心~
3、兩種抗乙肝病毒藥物的副作用
核苷(酸)類似物的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疲勞、眩暈、惡心、嗜睡、失眠、腹瀉、消化不良、肝區(qū)不適等。
干擾素的常見副作用有:流感樣癥狀、一過性外周血細胞減少、精神異常、食欲減退、腹瀉、皮疹、脫發(fā)以及注射部位不適等。
需要注意的是,藥物副作用的出現(xiàn)因人而異,并不是每個患者都會出現(xiàn)上述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