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 > 健客資訊 > 熱點推薦 > 蝦加維C賽砒霜?這些食品謠言騙你那么久,食藥監(jiān)局都看不下去了……

蝦加維C賽砒霜?這些食品謠言騙你那么久,食藥監(jiān)局都看不下去了……

2017-06-07 來源:健客社區(qū)  標簽: 掌上醫(yī)生 喝茶減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減肥 聯盟
摘要:自從爹媽這一輩戀上朋友圈,朋友圈就肆虐著健康、食品那些謠言。七大姑八大姨操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唯恐自家侄兒外甥喝了三聚氰胺牛奶,吃了低鈉奪命鹽,鍋里煮了鉤蟲豬肉,買了塑料粉絲……時不時給你甩來一篇驚悚、致命、必須好好收藏的文章。

   自從爹媽這一輩戀上朋友圈,朋友圈就肆虐著健康、食品那些謠言。七大姑八大姨操著一顆憂國憂民的心,唯恐自家侄兒外甥喝了三聚氰胺牛奶,吃了低鈉奪命鹽,鍋里煮了鉤蟲豬肉,買了塑料粉絲……時不時給你甩來一篇驚悚、致命、必須好好收藏的文章。

  真這么多有害食品嗎?到底還讓不讓人活?

  食藥監(jiān)局來辟謠

  這不,北京市東城區(qū)食藥監(jiān)局也看不下去了。在東城區(qū)創(chuàng)建食品安全示范區(qū)暨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上,出來打假,逐一辟謠。

  1. 西瓜被打針?那西瓜就爛了!

  傳言:黑心商販給西瓜打針,注射甜蜜素和胭脂紅色素。

  食藥監(jiān)局打假:西瓜含大量水分和糖分,一旦注射器扎破西瓜表皮,在炎熱的夏天,西瓜很容易變質,搞不好沒賣出去瓜就壞了。得不償失啊!

  所以一般商販是不會這樣做的。

  2. 低鈉鹽=奪命鹽?低鈉鹽:這個黑鍋我不背!

  傳言:低鈉鹽吃多了會要命。

  食藥監(jiān)局打假:鹽吃多了,是引發(fā)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攝入不超過6克的鹽,可你每天攝入10幾克,最終得了高血壓,低鈉鹽也是冤啊~

  推廣低鈉鹽,是為了降低鹽中鈉元素的攝入量,高鹽飲食才是真“奪命”。

  3. 豬肉有鉤蟲,煮不爛、殺不死?一般80℃以上就能干掉寄生蟲!

  傳言:豬肉有鉤蟲,煮不爛、殺不死,像神一般存在。

  食藥監(jiān)局打假:感染畜禽的寄生蟲和微生物都可以被高溫消滅,寄生蟲蟲體一般80℃以上就能被干掉。傳說中煮不爛、殺不死的“鉤蟲”,并不是蟲子,更沒有生命,只是一些肌腱等結締組織,一般很難煮爛。

  牛筋也是挺難煮爛的。

  4. 塑料做成的粉絲?光憑燒一下還不能判斷!

  傳言:你的吃粉絲是用塑料做的。

  食藥監(jiān)局打假:粉絲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含碳氫元素,所以一般干粉絲都可以燃燒。所以光憑是否能燃燒來判定,粉絲里面是否添加塑料,不靠譜呀。

  分析一下粉絲的制作成本是否低于用塑料制作成本,還更靠譜點。

  5. 化了又凍的雪糕有毒?不是有毒,是細菌過量繁殖!

  傳言:雪糕化了又凍上,會產生“可溶性毒蛋白”。

  食藥監(jiān)局打假:有可溶性蛋白,但沒有“可溶性毒蛋白”的說法。雪糕化了再凍上,可能是冷藏環(huán)境不達標,蛋白質變質,吸引細菌大量繁殖,從而造成腸胃不適。

  罪魁禍首是細菌,而不是蛋白質。

  這些謠言還在滿天飛

  除了東城區(qū)食藥監(jiān)局“打假”的謠言之外,還有不少謠言“長盛不衰”。

  1. 蝦和維C一起吃賽砒霜?還是好好享受蝦的美味吧!

  傳言:飯桌上吃了蝦,回家再吃維C,是要中毒的節(jié)奏。

  健客君辟謠:首先,你得吃幾公斤被砷嚴重污染的蝦;然后,維C還得一次性服用500毫克以上,一般一片維C是100毫克,那就是說一次得吃5片以上,才會達到中毒的標準。綜合蝦和維C的攝入量,相信一般人都做不到吧。

  來1斤蝦,先好好享受一下美味吧,那些中毒太遙遠了。

  2.吃泡椒鳳爪、大盤雞也能感染H7N9?吃熟食不會感染H7N9!

  傳言:“有人吃大盤雞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的消息,各地出現不同版本。

  健客君辟謠:國家衛(wèi)計委衛(wèi)生應急辦公室回應說:直接或者間接暴露在受感染活禽,或者帶病毒禽類污染的環(huán)境中,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最重要的途徑。吃熟食也不會感染H7N9。

  徹底煮熟的禽肉,你可以放心吃。

  3.白皮雞蛋更有營養(yǎng)?蛋的營養(yǎng)在蛋殼形成前已經定了!

  傳言:雞蛋的營養(yǎng)成分跟蛋殼有關系哦,大家買白皮雞蛋,營養(yǎng)更高。

  健客君辟謠:紅皮雞蛋和白皮雞蛋,都是雞蛋,蛋殼的顏色跟營養(yǎng)之間沒什么關系。因為早在蛋殼形成之前,雞蛋的營養(yǎng)已經定好了。

  要說紅皮雞蛋和白皮雞蛋不一樣,估計得算“膚色”吧。

  辨別謠言要三看

  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曾發(fā)布《中國網民食品安全認知研究報告2015》,其中提到,6-8月是食品安全事件高發(fā)期,通過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養(yǎng)生效果,在標題打上“死亡”、“疾病”等致命關鍵詞進行恐懼傳播。

  謠言都有一些共同點,要辨別哪些是謠言,可以從以下三點判斷:不談劑量談危害、一藥包治百病、驚悚標題和嚴重后果。

 

  健客專稿 轉載請注明健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相關問答

    (#健客資訊頻道右側輪播#)

熱文排行

熱門問答

用藥指導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