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東西愛趁熱,可是口腔和食管表面覆蓋著嬌嫩而脆弱的黏膜,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40攝氏度,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60攝氏度,超過65攝氏度便能燙傷黏膜。
吃得太燙,潰瘍也少不了
偶爾燙傷后,黏膜還可自我修復。但經(jīng)常吃熱燙食物,黏膜要反復損傷和修復,會使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越來越多,長此以往,就算不得癌,也避免不了出現(xiàn)口腔潰瘍、食管潰瘍等問題。
長期吃燙,易患食管癌
最近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IARC)發(fā)布的一項最新報告警告:“飲用65攝氏度以上熱飲有致癌風險”。
不燙口,才適合吃
警告一出,也并不意味著熱湯、熱茶都不能喝了。我們平時只要將熱飲熱食稍微放一放,涼一涼,用嘴唇抿一抿,試一試,感覺不燙口就可以了。
例如,剛倒進杯子里的開水,測量大約80攝氏度,置于室溫下,只要過幾分鐘溫度便能降到65攝氏度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