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四口誤食毒蘑菇中毒導致腎衰竭
摘要:父親誤采摘毒蘑菇食用,一家四口陷入不幸中毒,醫(yī)生判斷他們吃的是一種叫“白毒傘”的菌類,由于送來太晚,最深的二姐已經(jīng)腎衰竭。
我國毒蘑菇約有100種,閩南地區(qū)常見的有十幾種,多長在樹林里的草地。它們往往顏色鮮艷,外形美觀,具有菌環(huán)或菌托,有的具有乳汁,不易生蛆、蟲,但其含有的植物性生物堿,毒性非常強。在采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如果不變色則一般無毒。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內(nèi)分泌糖尿病科醫(yī)師黃培穎介紹,廈門地區(qū)毒蘑菇中毒情況并不多見。毒蘑菇中毒有胃腸型、肝腎功能性損傷型、溶血型、神經(jīng)精神型、呼吸循環(huán)功能損傷型等,其中胃腸型最為常見,也最易治療。小葉家人的情況,可能是肝腎功能損傷,需要透析,需要花費高昂的治療費用。
因毒蘑菇的種類不同,進食后一般一兩個小時即出現(xiàn)中毒癥狀。專家提醒,誤食毒蘑菇應注意: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xiàn)場;急救時最重要的是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把手指伸進咽部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名詞解釋:白毒鵝膏菌
又名白毒傘,春或夏秋生于雜木林中地上,廣布全國大部分地區(qū)。菌蓋純白色,表面光滑,邊緣無條紋,有菌環(huán),菌托較小,是常見的毒菌。該種極毒,我國中毒者較多。中毒癥狀主要以損害肝為主,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