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從腳下起,腳暖全身暖”。腳,自古就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說。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又承載其以上的體重,因此,這個地方最易出現(xiàn)血液循環(huán)障礙。古籍云:“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根據(jù)這個理論,熱水泡腳,可以通過疏通經絡和穴位的氣血流通,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泡腳的時候,全身都會感到溫暖,血液通暢,甚至微微出汗,再去入睡,睡眠質量也會很好。所以選擇每晚泡腳來進行冬天養(yǎng)生保健,實屬妙招。
腳下有6條主要的經絡,三條陽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的終止點和三條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的起始點,都在腳上。
足底還有許多穴位,每個穴位都對應人體的某個部位或器官,所以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qū)和經絡可起到全身調理的作用。
在足底按摩時,點壓這些穴位,我們會感覺到異常地痛、酸、脹、麻,就基本上可以說明我們相應反射區(qū)的臟腑有問題。
冬季泡腳要點
水溫很重要
可根據(jù)年齡、性別、對溫度的耐受性和皮膚的粗細程度選擇水溫,一般在40~45℃為好,少數(shù)可達46~48℃,過熱則損傷皮膚的保護層,過涼則起不到溫通血脈的效果。也可以開始時水溫相對偏低一些,慢慢適應后再逐漸升溫,至耐受為止。
時間別太長
足浴的時間也是足浴保健的關鍵,因為足浴療法是局部浸浴,特別是其中的溫熱效應,必須通過緩慢的傳遞才可達到全身,而這種傳遞基本上由血液循環(huán)來完成,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泡腳久了反而會消耗熱量,尤其是出汗太多會消耗大量陽氣,反而違背了冬季“閉藏陽氣”的原則。一般每次足浴平均時間應該在20~30分鐘為宜。
藥物
一般情況下,溫水泡腳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若加入中藥材浸泡,還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中藥材的選擇,以具有溫熱性者為主,可根據(jù)體質和具體情況,分別選擇溫通、活血、祛風、通絡等藥物。
冬季泡腳配方
溫通助陽方:用于四肢冰冷
配方:桂枝50克,附子30克,干姜30克,紅花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水煎煮40分鐘即可,待水溫下降至一定程度時,用蒸汽足浴盆熏蒸10分鐘,待可以耐受時,把腳放入藥液中浸泡30分鐘,每晚1次,睡覺前泡腳最佳。
功效:溫通經脈。適用于平素陽氣偏虛,冬天四肢冰冷,手足不溫者。
養(yǎng)血安神方:用于勞累過度
配方:夜交藤50克,五味子20克,合歡花20克,紅花10克。
用法:將上藥煎水去渣后,混入溫水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晚1次。
功效:溫經活血,養(yǎng)血安神。適用于勞累過度,精血不足,失眠多夢,神經衰弱者。
祛風活血方:用于風濕骨痛
配方:透骨草50克,當歸尾20克,川牛膝30克,乳香5克,沒藥5克,羌活30克,白芷10克。
用法:上藥水煎去渣后,放入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20~30分鐘,每晚1次。
功效:祛風活血,通絡止痛。適用于風濕骨痛、骨質增生、尿酸增高等引起的關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活動不利者。
延年益壽方:用于腰酸肢冷
配方:巴戟天、淫羊藿、胡蘆巴各20克,桂枝30克,當歸20克,紅花10克,三七10克,雞血藤50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煎煮30分鐘,連藥放入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天1~2次。
功效:溫助陽氣,活血通絡。適用于年老體弱,腎氣不足,或者長期疲勞,精血暗耗,腎陽虛弱,腰酸肢冷,疲乏無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