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校長,我的老同學,之前在英國一所貴族學校教書,目前是一家雙語小學的副校長。上次他傳授我訓練孩子思維的三個小技巧,獲得大家集體點贊。于是他開始自鳴得意,又來向我兜售他的教育理念。這次他分享的是孩子的三個小舉動。他說,如果有孩子做出這樣的舉動,他一定是生長在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家庭。
握手
有多少次我們的孩子看到生人,不敢上去和人問候,而是躲在媽媽的身后?或者,他完全沒有把對方放在眼里,依舊做自己的事情?老師也好,其他人也罷,看到這樣的孩子,都不免認為,這種孩子的家庭并不重視孩子的修養(yǎng),以致厭屋及烏,對孩子的期望值和關(guān)注度都降低了。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要講禮貌,見人要打招呼。這里我們需要更進一步,不僅僅是說“你好再見”,要讓孩子學著成人的樣子,要學會和人握手。去年9月,我們學校開學,有一個家長帶著孩子來,孩子看到我,第一時間伸出手來跟我握手。當時我一怔,和他握起手來,馬上感覺這是個懂事的孩子,對他的家庭印象也好起來。
或許有人說,這是小題大做。其實不然。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不光要看、要聽,還要觸碰。在與人接觸的時候,握手尤其能加深別人的第一印象。一個好的握手,傳達的是自信、可靠、友善。一個握手的舉動,就可以讓孩子在第一時間脫穎而出。
另外,孩子的握手所傳達的,不僅是這個家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還有最基礎(chǔ)的一點,這家人比較講衛(wèi)生。畢竟,一個有意識去和別人握手的人,怎么會讓自己的手臟兮兮呢?
留門
孩子把門打開,關(guān)門以前,看看后面有沒有人。有人的話,幫別人扶一下。這么一個微小的動作,捫心自問,我們見過幾個孩子這么做過?
大多數(shù)家庭里不是這樣教的。大多數(shù)家庭里根本是不教的。這種行為,來自家長的言傳身教。
我們?yōu)槭裁匆尯⒆幼鲞@樣的事?善良。善良是美德。善良不等于無原則,不等于沒腦子。很多看似涉世很深的家長,都會暗中提醒孩子,比如“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老師來了再打掃。”其實有點功利的想法也沒錯。那么我們就說一個功利的地方,這樣的孩子,起碼不會一關(guān)門砸著別人的鼻子。
我對孩子是這么教育的,關(guān)門的時候要留門,看到有人要問一聲,需要我?guī)湍惴鲋鴨??別人都會表示感激。
鼓勵對手
競爭讓我們變得更強大。競爭因?qū)κ侄嬖?。對對手表示感謝和鼓勵,讓對手變得更強大,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改變自己。鼓勵對手,是一種成熟的、稀有的美德。
上個學期我們學校舉行足球賽,我們學校贏了。比賽結(jié)束后,我們一個小隊員走到對方的隊長面前,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說,謝謝你們和我們一起完成了一場精彩的比賽。我作為副校長,瞬間覺得我們學校真有面子!我們的學生真懂事!
我們講的實際一點。一場足球比賽,孩子有10個隊友,還可以再交11個朋友。鼓勵你的對手,把對手變成自己的朋友,這是一種智慧。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社交達人,鼓勵對手是一個很好的鍛煉的機會。
如果你的孩子能做到以上三點,我敢保證,在入學的一個禮拜里,他將成為老師最喜歡的孩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