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貼面對修復體最終顏色的影響
1.瓷貼面材料的種類及瓷貼面的制作方法
目前用于制作瓷貼面的材料主要是低熔的長石質瓷(如Cerinate全瓷系統(tǒng))和玻璃陶瓷(如IPSe.max、IPSEmperss)。根據制作方法的不同,瓷貼面可以分為4種:烤瓷貼面、可鑄玻璃陶瓷貼面、熱壓鑄陶瓷貼面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加工(CAD/CAM)瓷貼面。
其中以烤瓷貼面和熱壓鑄陶瓷貼面最為多見??敬少N面可以制作到很薄,最薄可以到0.3mm,但強度較低,燒結過程中容易出現微孔且收縮率較大。可鑄玻璃陶瓷貼面和熱壓鑄陶瓷貼面與烤瓷貼面相比,具有強度較高,收縮率小等優(yōu)點,臨床應用較多,但其要求牙體預備較多(至少0.6~0.8mm)。李蓉等對比烤瓷貼面及CAD/CAM瓷貼面,評價修復3年后的臨床效果,肯定了CAD/CAM瓷貼面修復方式的成功。
2.瓷貼面材料的透射率及遮色性能
瓷貼面材料的透射率大小將直接影響最終修復體色澤的逼真度。駱小平等就幾種牙科常用陶瓷的透光性由好到差進行了排序:IPS e.maxHT玻璃陶瓷>IPS Empress玻璃陶瓷>VitaMarkⅡ玻璃陶瓷>IPS e.maxLT玻璃陶瓷>Procera氧化鋁陶瓷>高強度氧化鋯陶瓷和氧化鋁滲透陶瓷,并建議對于前牙超薄瓷貼面可以選用透光性更好的IPSe.maxHT十六色瓷塊進行直接熱壓鑄造成型。
周國鋒等發(fā)現Cerniate瓷貼面在0.75mm,1.00mm厚度下與牙釉質片的透射率沒有顯著差異,肯定了Cerniate瓷貼面良好的透射性。當修復色差較大的患牙時需要瓷貼面有一定的遮色能力。彭娟紅等推薦使用e.max全瓷貼面修復變色牙。
3.瓷貼面材料與比色板的顏色匹配性
瓷貼面與同色號比色板的顏色匹配性對于修復體最終顏色的信息表達至關重要,若匹配性較差則可能事與愿違。
關昌俊將3種瓷貼面修復體與標準比色片A2的色度值進行比較,發(fā)現A2色MarkⅡ瓷塊的貼面相對于A2標準比色片偏暗,顏色偏綠偏藍;A2色e.max LT CAD最接近A2標準比色片顏色,EmpressCADMulti切端顏色與A2標準比色片的色差值最大。
李丹等通過實驗發(fā)現當模擬基牙顏色為C4這種重度顏色時,5種不同厚度的A1色標準件與6種不同顏色的試色糊劑組成的30種組合中只有2組最終表現的色系為A色系,其余各組的色系結果均為C或D色系。
提示對于牙體預備后達C4程度的變色牙,盡管通過瓷貼面及粘結劑可以使顏色有所改善,但其基本色系變化不明顯,達到比色預期A色系較困難。李智勇等也指出若基牙為四環(huán)素牙時,IPS Empress全瓷貼面修復是不能完全與比色板顏色相匹配的,應注意適應證的把握。
4.瓷貼面的厚度
隨著陶瓷材料強度和斷裂韌性的增強以及瓷貼面粘接技術的提高,全瓷修復體的厚度也逐漸減小,使得更多的基牙組織得到保護。由于釉質粘接界面在發(fā)生微滲漏可能性方面明顯低于牙本質粘接,因此很多學者主張牙體預備的范圍限于釉質。
有學者通過體外測量發(fā)現釉牙本質界冠方1、3、5mm處的釉質厚度分別為(0.31±0.01)、(0.54±0.01)、(0.75±0.02)mm。對于瓷貼面厚度的把握還應認識到厚度不同對瓷貼面本身的顏色和遮色能力都有一定影響。孫娟等指出,若追求修復體透射效果的再現,應在保證貼面強度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貼面厚度。
Vichi等對IPS-Empress全瓷貼面進行體外實驗發(fā)現,當瓷貼面厚度≤1.0mm時,粘結劑和底色顏色的變化可使修復體最終顏色產生肉眼可見的變化,且厚度越薄,這兩個因素對修復體最終顏色的影響越大。
5.瓷貼面的顏色穩(wěn)定性
顏色變化的原因大體上可歸納為兩類:一是外源性染色,一是由于材料性能的改變而引起的變色。Esguivel-Upshaw等用亞甲藍對IPS Empress,In-Ceram和Procera三種全瓷材料進行染色,發(fā)現均有一定程度的變色,而且IPSEmpress抵抗著色的能力最低。劉天爽等應用CerecIIICAD/CAM系統(tǒng),A2色MarkII瓷塊制作全瓷貼面,并測量其在修復完成時以及戴用6個月后分別與A2色比色板的色差,發(fā)現色差值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