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牙齒松動,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講,與慢性牙周炎有很大的關系。慢性牙周炎是一種慢性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且對口腔危害大。由于牙周支持組織尤其是牙槽骨吸收后再生能力差,一旦發(fā)生病變,就很難使其再生,最終導致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中醫(yī)稱慢性牙周炎為牙宣,對其論述頗多。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對牙宣論述較詳,并專列“齒動搖候”,明確記載:“手陽明之支脈人于齒,足陽明之脈又遍于齒,齒為骨之所終,髓之所養(yǎng)……故令搖動。”論述了牙宣的病機基礎。明代《醫(yī)方考》強調(diào)牙宣與腎虛的關系,指出“腎主骨,骨虛則髓弱,髓弱則骨枯,骨枯則不能固齒故令齒長而動。”清代《血癥論》也說:“齒雖屬腎,而滿口之中皆屬于胃……牙床尤為胃經(jīng)脈所繞,故凡衄血(牙齦出血),皆是胃火上炎”,認為胃火上炎是導致牙宣的主要原因??傊?,古代醫(yī)家認為,腎虛及胃火是牙周炎、牙齒松動的重要原因。
牙周炎傳統(tǒng)治療多采用口服抗生素進行治療,由于口服抗生素副作用較大且不能長期使用,之后便出現(xiàn)了局部使用抗生素的緩釋劑,但這種劑型往往需要醫(yī)生來為患者實施,需要患者反復前往醫(yī)院。
王大爺十年前牙齒就開始不好,早就被診斷為慢性牙周炎,現(xiàn)在他有一大半牙已搖搖晃晃,像快掉了一樣,剛才去看了牙科,醫(yī)生告訴他可能得拔掉裝假牙,王大爺心痛那一口陪伴他幾十年的牙,表示回家考慮考慮,先婉拒了醫(yī)生的建議。
后來老中醫(yī)的方子,回家用了三個月,果然牙齒變堅固了,不再松動了,如今有五六年過去了,王大爺已經(jīng)過80歲,仍然是滿口白牙,一直未受牙病之苦。
【配方】
食鹽5份、石膏5份、補骨脂4份、去籽花椒1.5份、白芷1.5份、薄荷1.5份、旱蓮草2.5份、防風2.5份、細辛l.5份。
以上藥一起研成細末,用密封瓶子裝好,早上洗臉后將牙刷蘸取適量,用來擦牙,擦3~5次后,頻繁漱口,1個月為一療程,連用1~3個療程。
【注解】
本方出自于清代名醫(yī)陳修園所著《陳修園醫(yī)書》中,名為“固齒神方”。方中的鹽原文記載為青鹽,但現(xiàn)代青鹽已比較難找,可用食鹽來替代。鹽味咸,屬腎,有補腎之效。補骨脂、旱蓮草亦為補腎之品。而石膏、花椒、白芷、薄荷、防風、細辛均有不同程度的清胃熱、瀉火清熱的功效。正好能針對中老年人牙齒松動的腎虛、胃火兩個原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此方中的鹽、花椒、細辛、薄荷、白芷、補骨脂能促進細胞生長,防風、旱蓮草具有消炎、止痛之效。總之,這個方子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能夠起到抗菌、消炎、促進細胞組織再生的協(xié)同作用,這顯然比西藥單純抗菌的效果更佳,而且這個固齒方可通過刷牙的方法由患者自行長期實施。患者不僅能很好地實施,又能避免經(jīng)常來醫(yī)院由醫(yī)生親自上藥帶來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