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是牙科治療中常見的外科小手術。手術雖小,但需要注意的事項也蠻多的。許多意外情況就是醫(yī)生或者患者沒有重視這些注意事項所引起的。
一般情況下,如果需要拔牙,醫(yī)生會詢問患者的健康狀況與病史才做最終決定,亦或者讓患者填寫一張類似身體健康調查表(有無病史或特殊情況),最后簽署手術決議方能進行拔牙手術。
無論是對于醫(yī)生還是患者而言,在進行拔牙之前,醫(yī)生一定要詢問或者調查清楚患者的人身健康與特殊病史。如果醫(yī)生忘記或有所疏漏,患者也要主動告知醫(yī)生以上信息,這是保護自身健康,是對自己的負責!
有朋友想知道究竟是哪些情況要在拔牙前跟醫(yī)生說明呢?
月經期女性
婦女在月經期原則上應當避免拔牙,因為月經期間牙槽可能發(fā)生代償性出血。但在月經期拔掉已經松動的牙,對婦女沒有太大影響。一些“根深蒂固”的牙齒,如阻生牙或埋伏牙,則應等月經過后拔除。
有資料顯示,女性在月經周期的第10天左右拔牙最為適宜,此時傷口愈合比較快,不易發(fā)生細菌感染。
妊娠期女性
有人認為妊娠期間一律不可拔牙,因為可能導致流產。但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在妊娠3~7個月拔牙比較安全,對妊娠沒有什么不良影響。在這個期間拔牙,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僭诎窝狼耙惶旌桶窝喇斕?,肌肉內注射黃體酮10毫克。
?、诎窝缆樽韯┲胁豢杉幽I上腺素。
?、勐樽肀仨毻耆雇葱Ч?。對有習慣性流產或習慣性早產史的病人,在妊娠期間禁止拔牙。
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的。一般的心臟病患者,只要沒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如輕微活動或平臥時心慌氣短),都可以拔牙。
但拔牙時應做到:麻醉劑中不要加腎上腺素,以免出現心動過速,誘發(fā)心衰;麻醉完全、動作輕巧,盡量減少不良刺激,出血或損傷;拔牙前后應給予抗感染預防處理,因為心臟病患者的抵抗力降低,較正常人容易合并感染。
高血壓患者
出血性疾?。喝缪巡?、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的患者,體內凝血過程有障礙,故有出血傾向。拔牙后出血難止,會引起大出血而發(fā)生生命危險。
而白血病患者,由于極易發(fā)生感染,拔牙后的創(chuàng)口也可成為一個感染灶,從而導致嚴重的全身性感染,且難以控制。因此,這些患者患牙病時,應作保守治療,禁忌拔牙。
肝、腎功能疾病患者
對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損害嚴重者應暫緩拔牙,因為此類肝病可以與凝血酶原及纖維蛋白缺乏,或肝臟無能力利用維生素K合成有關的凝血因子而導致術后出血不止,必須待疾病好轉后再進行拔牙術。在術前事先給這類病人補充適量的維生素K,促進凝血酶合成,以補充纖維蛋白原的不足,避免發(fā)生意外。
有嚴重腎功能損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腎功能衰竭。一般腎臟病較輕者,拔牙前應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暫時性菌血癥,促使腎病急性發(fā)作。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人因抵抗力降低,術后容易發(fā)生感染。病情重者應暫緩拔牙,對于必須拔牙的,應請內科醫(yī)師會診,術前服藥數周控制血糖穩(wěn)定(一般拔牙適應癥要求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拔牙手術前后應使用抗生素以防并發(fā)感染。
甲狀腺功能亢進
此類病人可因感染、手術、焦慮引起甲狀腺危象,重者可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冒然拔牙。如必須拔牙時應做詳細檢查,使其基礎新陳代謝在+20%以下,脈搏每分鐘100次以下,麻藥中不加腎上腺素類血管收縮劑,手術前后應服用抗生素。
性傳染病患者
惡性貧血,嚴重的肺結核,營養(yǎng)不良,過度疲勞都可以降低機體的抵抗力,延遲傷口愈合,合并感染,因此應暫緩拔牙。
器質性及功能性神經疾病患者
有這種病的患者,應考慮術中及手術后誘發(fā)疾病發(fā)作的可能性,如必須拔牙,應在神經內科醫(yī)生會診于治療后才能進行手術,術前還應給予鎮(zhèn)靜劑。
放射治療的患者
有這種病的患者,應考慮術中及手術后誘發(fā)疾病發(fā)作的可能性,如必須拔牙,應在神經內科醫(yī)生會診于治療后才能進行手術,術前還應給予鎮(zhèn)靜劑。
患牙位于惡性腫瘤區(qū)域的患者
禁忌單獨拔牙,而應在切除腫瘤的同時,連同患牙整塊切除。所以如在患牙區(qū)有經久不愈的潰瘍,腫物時應先取活檢,排除惡性腫瘤后再拔牙。
有血液疾病的患者
存在像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壞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患者如果冒然拔牙,很可能因自身凝血功能不足而出現術后血流不止的情況,因此要避免拔牙。
對于有長期貧血史、自述日常狀態(tài)良好者,應行血常規(guī)檢查后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血紅蛋白在80g/L(8g/dl)以上者可拔牙。
拔牙并不是醫(yī)生一項簡單的工作,在拔牙之前,許多事情都需要做好充分考慮,并有相應的處置預案,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