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種植牙學的發(fā)展趨勢己由后期負荷轉向了即時負荷?;颊呷后w也由無牙列轉變?yōu)榫植坑醒懒?。由鈦材料制成的種植體的螺絲設計似乎已被接受。種植手術也由前庭切開轉為牙槽脊切割,而且還有從封閉式到開放式愈合的趨勢。
種植體不僅僅是被簡單地插入適合種植的槽脊骨中,而且是要從有利于種植修復的角度被植入。患者越來越希望接受固定式修復體治療,而不是可摘帶的修復體。即使是對待臨時性修復體,這一愿望也變得越來越強烈。如果在牙槽骨和種植體之間有結締組織,那么種植體就不能承受力,無法與牙槽骨發(fā)生骨整合。在矯形外科中,如果運動系統(tǒng)受到損傷,那么受傷關節(jié)或骨骼必須靜養(yǎng)六周,在隨后的四個月內將其負荷減少一半。但是,很多情況下病人并未完全遵照醫(yī)囑,而愈合過程中也沒出現(xiàn)什么問題。微運動在對微運動的研究中,科學家試圖找出一個可能的運動界限,在這個范圍內使種植體仍然能夠和骨發(fā)生很好的整合。文獻記載的相關數(shù)字從30至500微米,一般情況下為50微米。有報道表明,微運動甚至有助于加快愈合過程。
對即刻受力的種植體來說,最重要是它的初級穩(wěn)定性。它取決于牙槽骨的密度、數(shù)量和質量、手術技巧、預備以及種植體形狀及其宏觀、微觀的細微結構。種植體的二級穩(wěn)定性是通過初級穩(wěn)定性和骨重塑共同作用得到的。種植體的整體穩(wěn)定性取決于生物和機械因素。開始時機械因素起主要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因素逐漸占主導地位。對即刻受力種植體,人們著重在開始階段改善種植體的機械性能,即初級穩(wěn)定性。種植體的強度可以用不同方法測得。在進行叩診測試時,種植體發(fā)生骨整合時會發(fā)出清脆的回聲。在x一光片上,人們可以在種植體周圍觀察到骨組織的聚集。
通過骨膜測試值可以確定沖桿和種植體的接觸時間。位于工具內部的沖桿每秒鐘敲打種植體四次。其它方法還有反向力矩測試法等。在做共振頻率分析時,一個傳導部件和種植體被擰在一起,以測量共振值。多個種植體齒橋結構連接,提高穩(wěn)定性在以下一些情況下,時值體不能即刻受力:在美學要求較高的部位有骨缺的,時值體尖端沒有足夠的骨量。種植體基樁和骨或者骨替代物材料可用薄膜固定。粗糙的種植體表面也有助于愈合,但對于即刻受力的種植體而言并不是必需,短的種植體有利于即刻受力。把多個種植體通過齒橋或小的連接件做成一個剛性的整體,這正是目前人們追求的目標。它的長度甚至可以達到對合的一半。在即刻受力的情況下,要求對牙咬合力進行檢查。專家們建議,在種植修復中,或者選擇即刻受力方案,或者建議在種植體完全發(fā)生骨整合后再受力。
作為折中方案的早期受力既對患者不利,也對牙醫(yī)沒有好處。即刻受力的適應癥范圍包括固定在三至六個種植體上的下頜骨小板、固定在八個(或十個)種植體上的全橋修復以及前牙或后磨牙區(qū)域的單牙齒種植修復。
(實習編輯:曾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