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決定了你戀愛中的表現?
在嬰兒時期因為父母的照顧方式培養(yǎng)出不安全的依戀類型的人,總是會下意識地找到那些會讓他們重復體驗不安全依戀感覺的人。所以,糟糕的戀愛經歷往往會一再重復。
精神分裂癥的復發(fā)和預防
男人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會積極和主動示好的。更多的時候,如果男人對一個女人冷暴力,說明這個男人是不喜歡這個女人的。
疑病癥患者整日處在對根本并不存在的疾病的恐懼和焦慮中,仿佛胸口像壓了一塊巨石一樣喘不過起來,內心十分壓抑,如果不盡快加以調節(jié),很可能會給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比如引發(fā)抑郁癥狀、失眠癥狀的出現。那么怎樣才能擺脫疑病癥的困擾呢?心理專家是這樣解釋的。
在嬰兒時期因為父母的照顧方式培養(yǎng)出不安全的依戀類型的人,總是會下意識地找到那些會讓他們重復體驗不安全依戀感覺的人。所以,糟糕的戀愛經歷往往會一再重復。
在已經過去的一年半的時光里,我們與她和她的父母做了很多辛苦而富有意義的工作。這些工作幫助她從我們最初見到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狀態(tài)中走了出來。
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看,一個嬰兒出生后,他最首要的任務是讓自己能生存下來,因此,一個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的嬰兒,想要生存下來,首先得要依靠一個成人來幫助他,而這就需要一種依戀關系幫助他們去達到目的。
同情心有兩種。一種是對弱者的可憐,但做這份可憐時,自己有了一種我很好很強大的自戀。另一種是共情,即,我深深地碰觸到了你的感受,進入到了你的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道理本是為維護感受而生,因為我們的真實感受被各種心理防御機制包裹著,干枯地活在頭腦中,所以我們需要學心理學,認識這些防御,最終的目的是讓感受自由流動。
當一個孩子自己跌倒,本應該自己爬起來,那是他自己的事,父母卻看著心痛,立刻過去扶起,其實,善良的中國父母已經侵入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疼愛中開始一步步缺失。
經過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表明,首先,母親在懷孕期間受虐待的程度與孩子是自閉癥患者的概率是高相關,母親童年遭受虐待的程度與孩子是自閉癥患者的概率也是高相關。
斯坦福大學教授米歇爾的棉花糖實驗在自控力研究上非常有名,這個實驗試圖證明自控力對孩子一生的長遠影響,但并沒有說明為什么孩子的自控力各有不同,以及如何加強孩子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