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精神病頻道 > 精神病分類 > 其他障礙 > 心靈中的對立統(tǒng)一

心靈中的對立統(tǒng)一

摘要:兩位一體提供了一種張力,一種生命力。而林語堂式的“一半”是沒有生機的。中國受儒家影響,但是自宋以來越來越缺少民族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很多學子誤解了中庸。

心靈中任何一種東西,如果缺少了和它對立的事物,如果走向極端,就會成為巨大的危險。自信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謙遜作為對立物,自信也許會變成驕傲自大。節(jié)儉沒有慷慨作為對立物就會成為吝嗇,慷慨沒有節(jié)儉作為節(jié)制就會成為揮霍無度……

儒家有一個原則叫做中庸。我發(fā)現(xiàn),這個兩位一體,就是中庸的原則。

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是邏輯的,他往往對這個中庸有一個誤解,以為中庸就是保持在中間的位置,以為中庸就是不太謙虛也不大驕傲,半是自信半是謙遜,不走任何極端。也就是在卡特爾16個人格要素的測驗上,各項得分都在5分、6分附近。林語堂有一段文字,就是“一半”的贊歌。說他要一半這樣,一半那樣。這也是對中庸之道的誤解,至少是沒有悟徹。倒是見過曾國藩有一段話說得好。他的大意是說,中不是在中間。如果總是在中間,就僵死了。中是在陰陽對立中間的那個位置。那個位置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所謂的中,指的是在當時當?shù)氐那‘斘恢?。有的時候,可能恰當?shù)奈恢梅炊瞧谝欢说摹?/p>

在邏輯中,每個因素都是一個線性的東西。比如在卡特爾的測驗中,“冒險敢為—怯懦謹慎”這個因素,每一個人只能有一個得分。要么是偏向冒險敢為,要么是偏向怯懦謹慎。不可能有一個人是同時又是最冒險敢為,又是最謹慎怯懦的。在這個前提下,中庸就只能是在中間了。邏輯不容許矛盾。

但是,在人性中不是這樣的。因為人不僅僅是邏輯的人,人還是有原始認知的人。在原始認知中,矛盾是可以被包容于一個整體中的。

我記得馬斯洛就提到了這一點,說自我實現(xiàn)的人把矛盾整合。

但是他沒有說明自我實現(xiàn)的人是怎么整合矛盾的。

用意象對話,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直觀到什么是“對立統(tǒng)一、兩位一體、矛盾的整合”。因為每一個心理要素可以用一個人,或者一個形象表示出來。兩個相反而又相成的形象,就可以體現(xiàn)兩位一體。

比如,我們說的鳳凰是由鷹和鴿子組成的,鷹和鴿子就是兩位,而鳳凰就是這兩位的一體。

鷹是絕對的冒險敢為,鴿子是絕對的謹慎怯懦,而這兩者可以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存在。

不健康的心理,就是這兩者之間的沖突。鷹要攻擊,鴿子反對;鴿子要愛,鷹又嘲笑。

健康的心理,就是這兩者之間的互補。需要勇敢的時候,鷹去戰(zhàn)斗;需要安撫別人的時候,鴿子去安撫。

中庸的中就是在此時此地恰當?shù)貞眠@兩方中的一方,或者說,這某一個時刻,用40%的鷹,60%的鴿子。

拿破侖說過:“我有時候像獅子,有時候像綿羊。我從政的全部奧秘,就是我知道什么時候我要像獅子,什么時候像綿羊。”

這就是中庸之道。

兩位一體提供了一種張力,一種生命力。而林語堂式的“一半”是沒有生機的。中國受儒家影響,但是自宋以來越來越缺少民族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很多學子誤解了中庸。

就像自然界,也一樣有兩位一體的原則。造化創(chuàng)造了任何一種動物,都有一種天敵去吃它。兔子盡量地大量繁殖,狼盡量去吃它。這個過程中,自然生態(tài)得到了平衡。這個關系是一個有張力的關系。假如兔子決定計劃生育,每對兔子生2只小兔子,狼決定改吃素食,狼和兔子都會怎么樣呢?兔子一定會懶得像只豬,而狼也將不像狼。因為關系中沒有了張力。

還有許多形象可以代表中庸。有一個人做人格主動分裂的時候,人格中有兩個形象“姜太公和人參娃娃”,這就是一對兩位一體。姜太公的智慧老練和人參娃娃的天真純潔互補。還有,中國的“牧童騎牛圖”也是中庸的一個很好的象征。牧童的活潑和牛的沉穩(wěn)是很好的對立統(tǒng)一。牛的力量補充了牧童的弱小,牧童的靈活又避免了牛的粗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