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自閉癥康復訓練最靠譜方法是?
有自閉癥患兒的家庭,家長難以接受現(xiàn)實,救子心切之下聽信他人的介紹或者網(wǎng)絡廣告的治療方案,相信那觸摸不到的“奇跡”,結(jié)果往往反而讓悲劇的發(fā)生成為可能。
能不能治好?
只有艱苦卓越的努力
很多家長會問,“自閉癥,到底能不能治好嗎?”
但是很遺憾,目前,自閉癥的治療仍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特效藥,也沒有什么神奇療法可以讓他們一夜間成為正常的孩子,教育訓練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
“自閉癥訓練,沒有捷徑,只有艱苦卓絕的努力。”鄒小兵強調(diào)。
的確,自閉癥的訓練就像游戲里的沖關,每一關都需要長期的付出,而每突破一關,孩子的能力就上了一個臺階。
第一關:起點。孩子需要別人照顧一輩子。
第二關:自理。孩子可以生活自理,也就是大部分家長的心愿。但這里只是第二關,孩子還有更大的潛能。
第三關:勞動。孩子長大后可以完成簡單的勞動。
第四關:半獨立。孩子成人后,在一定的保護下,能獨立地生活、學習和工作。
第五關:獨立。這是最高級別。孩子長大后與常人一般,能獨立地生活、學習和工作,并對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到達這個級別,從自立和融入社會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自閉癥可以認為已經(jīng)治好了。沖關成功!
我們也要清楚一點,級別越高,能到達的孩子越少。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做的其實很多。自閉癥訓練,首先要接受訓練的其實是家長。
不用總往醫(yī)院跑
家人才是最好的醫(yī)生
星孩嘉嘉2014年在東北老家被診斷為自閉癥后,就開始像許多自閉癥兒童一樣,被多次送往各地求醫(yī)。
“其實家長不一定總要往醫(yī)院、機構等跑。我們太希望可以教會他們正確的訓練方法了。”鄒小兵表示。經(jīng)過培訓,家長完全可以像機構那樣訓練自己的孩子。
家有自閉兒,首先需要接受訓練的是家長,因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保護者和老師。經(jīng)過系統(tǒng)正規(guī)的培訓,在專業(yè)機構的指導和配合下采取家庭訓練為主、機構訓練為輔的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鄒小兵就認為,如果家長每天一對一、面對面地訓練孩子四到六個小時或者以上,堅持半年,便可初見成效。而這個強度,在絕大多數(shù)機構里是達不到的。
家庭訓練既可以像機構訓練那樣,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對孩子進行結(jié)構化教育、應用行為分析或人際關系等訓練,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教導。
家庭訓練并不需要特別的條件,因為其訓練內(nèi)容并不復雜,一般家長都能應對。它只需要三個前提:家長的愛、時間和方法。
如果情況不允許,如家長耐心不足、性格原因或者為生活所迫忙于工作,則可以采取機構訓練為主、家庭訓練為輔的策略。但無論采取何種策略,都要定期復診,對孩子的變化進行評估后,調(diào)整訓練內(nèi)容和方法。
爸爸媽媽
請耐心、耐心、再耐心一點
開始進行家庭訓練時,很多家長都反映:我們想教他,可他就是不理我們。“如果他們每次都理你,也許就不是自閉癥了。”鄒小兵認為這種情況很常見。
孩子不理睬、抵抗、哭鬧,甚至出現(xiàn)攻擊性、破壞性行為,是家庭訓練剛開始時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在機構訓練中也會存在,但機構的老師能正確應對,堅持訓練,過渡就快。
相反,如果孩子一哭鬧就放棄,以后的訓練會變得更加困難。所以,這時家長要狠心一點,也要堅強一點,面對困難,并運用培訓中學到的方法應對,孩子會慢慢變得配合。當看到孩子一天天進步時,訓練的信心也會越來越足。
養(yǎng)育自閉癥孩子不容易,對父母的感情絕對是一種考驗。在孩子的訓練問題上,父母更要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互相配合、支持。畢竟,自閉癥雖然是先天性疾病,但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的愛可以改變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