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的世界里我們都渴望得到那個在乎的人的愛與關懷,希望他看到我們的付出和辛苦,渴望他及時的欣賞和感激,在疲憊、受傷的時候希望他能夠體察我們的內心給予及時的幫助和關懷……
然而來自兩個不同成長經歷的人必定不可能完完全全了解對方、時時刻刻滿足對方。當他不花時間理睬你、沒能理解你、沒有給予你安慰和關心,你是否會感到煩惱、心寒、憤怒,覺得他不愛你?
Anne:“我老公屬于悶騷型的,不愛說話,也不會安慰人?;丶液缶妥约鹤侥抢锟措娨暋⑼媸謾C,不管你多晚回來,他從來不會問你晚上幾點回來。有點什么小病小痛的,他從來都不知道要關心,就算你發(fā)著高燒都還要給他做飯……對他越來越失望,真不知道我為什么要嫁給他,現在真的真的好后悔。常為這些小事情吵架,我也埋怨過他,提醒過他,可他還是不會關心人。哎!”
Demi:“我老公也是這樣,像個孩子一樣,不會照顧人,等著別人來照顧。我現在懷著BB,他就叫婆婆過來照顧,這下可好了,只有婆婆在,他就往外面跑,下班也常常跟其他同事去玩很晚,根本不和BB溝通、互動。我跟他說了很多次,書也給他看,但他照舊那樣。前兩天上班的時候摔了一下,去公司后同事們都很關心、很擔心,給老公打電話說了,他就哦了一聲,說正忙著,晚上說。我好生氣就把電話掛了。晚上回去后他完全把這件事情忘了,吃完飯就去上網了。因為婆婆在,我也不好說他,氣得我一個人在臥室里哭。每次我哭的時候他就只會拍拍我的背,連句別哭了都不會說,唉,我們常常因為這些吵架?,F在懷著BB,感覺自己快抑郁了,遇到這樣的老公該怎么辦啊?”
婚姻情感心理咨詢解讀:
每份怨氣都植根于沒有好好被愛的舊傷口,以及對傷痛束手無策的挫折感。在婚姻中很多人對伴侶、對婚姻感到不滿、失望,雖然跟伴侶的性格特質、情感表達方式、相處模式、應對婚姻問題的能力有關,但也與我們自己對伴侶的期望、對婚姻的信念、情感表達方式、相處模式有關。
像Anne、Demi一樣,很多女性她們的男人也不善于關心、體貼他人,而且這樣的男人應該不少,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很多男性都是如此,對情感不敏感,不善于察覺女性的情緒和需要。
這樣特質的男性確實需要學習如何更好表達愛和接受愛,但如果想婚姻幸福,想自己的伴侶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我們首先需要的是提升自己、通過自己的魅力來影響他人的改變,而不是強迫對方去做出怎樣的改變。在做夫妻咨詢時,約翰?威爾伍德發(fā)現:許多人在“怪罪對方”上所花的精力遠多于“把事情做對”,甚至有人化身為怨氣,為證明伴侶錯而自己對,不惜把感情和幸福拋在一邊。所以,與其不斷的關注于“老公如何不愛我、不關心自己”,不如耐心去引導那個男人去學會理解自己、表達內心真實想法、關心他人。
“你不是真的愛我……你不知道怎么愛……”這樣的指責、批評,不會讓對方學會怎樣更好的愛你,反而對方會付出越來越少來避免被指責;對方付出越來越少,而自己就越覺得抱怨有理。如此惡性循環(huán),彼此都變得越來越糟糕,夫妻關系也越來越糟糕。
那些抱怨老公不做家務的家庭中,我們會發(fā)現其實之前老公還是會做一點點家務的,做的時候甚至很開心,但對老公的表現,妻子總是不滿意,批評、指責、嘮叨、挑不足,慢慢的老公越做越少,后來干脆不做,做也是被妻子逼著沒辦法才敷衍一下。
若要想改變這樣的夫妻關系,化解自己內心的怨氣,妻子們也需反省自己,辨識我們緊抓著多少怨氣,為什么會這樣,學會如何將它融化,如何讓自己重新去愛。
下面這些練習,除了用于伴侶關系,也可以用于家人、朋友或同事關系。
練習1:發(fā)現、承認怨氣
大部分人沒有覺察到內心彌漫著多少怨氣,怨氣又是如何操控著自己。從敵意的怨氣中解放的第一步,就是將它帶到意識層面。這個練習可以幫助我們辨認出自己怨氣的主要模式。
在每項練習開始之前,請先花點時間安頓下來,深呼吸幾次,感覺你在自己身體里存在。
1、回想一件令你在關系中感覺困難、壓力或痛苦的事。它如何影響你?你的身體有什么感覺?
2、和他人對立時,這敵對的立場如何影響你的神經系統,比如你覺得焦慮、緊縮或沉重嗎?
3、問問自己,這場戰(zhàn)役是否有什么熟悉之處?它怎樣帶你回到過去?此時,你對對方產生了什么樣的怨氣?想象你正面對對方,用“你……”開頭的一句話說明(比如“你不了解我”、“你對我并不公平”等)。
4、看看這怨氣如何連結到一種熟悉的“你不愛(了解、欣賞)我的真實面目”的感覺。
5、看著這種沒被愛的舊怨仍在你內心活著,影響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它像什么?不要批判,只是將它帶出來,展開,辨識它,看看是什么感覺。
練習2:認識你的怨氣
心抓住過去的傷痛是一種求生機制——我們不想再受傷。抓住怨氣的心就像全天候工作的哨兵,專門防守來自他人的威脅。當我們感到被傷害時,就會警鈴大作,引起情緒,于是我們就采取自衛(wèi)策略(憤怒、責難、退縮、逃避)來抵擋威脅。
還有一種怨氣不那么戲劇化,卻更常發(fā)生,那就是“不停批判他人”的傾向——評判、責怪他人,自己就不會因為感覺不被愛而引起痛苦和恐懼。
這個練習可以幫助探索我們是如何執(zhí)著于怨氣,并了解我們從中得到什么。
1、回想在練習1中展現的怨氣。
2、試試看,能否認識并承認:別人錯了,你對別人生怨氣會感覺很好。
3、如果是別人錯了,你內心有什么感覺?如果你可以向這個人證明他錯,或讓他接受他錯,你得到什么?
4、重復提問:抓住怨氣不放,有什么好處?向內心檢視,然后以一兩句話回答,持續(xù)5-15分鐘。千萬不要批判自己,僅讓自己在客觀、好奇的心態(tài)下看到呈現出來的真相。
經過練習,很多人會意識到怨氣對自己的作用,“抓住怨氣讓我不會感覺任人宰割,防止自己又一次受傷、失望。”“這讓我覺得我對、我有理,好像我在打私人的圣戰(zhàn)。放棄怨氣就是白白放走傷害我的人,讓他們在我周圍自由來去。”“怨氣可以支撐一種‘我’的熟悉感覺——在這個心態(tài)中,我容易認識自己,它給我一種身份認同。”“怨氣是爭取同情的方式,這是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