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一種。據(jù)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表明,孤獨癥已是我國精神殘疾首位。孤獨癥的病因至今不明,孕檢也很難查出。
孤獨癥患兒有四大癥狀:1、對外界反應異常,常常“聽而不聞”、“視而不見”。2、人際關系障礙,如跟人不親,不關心身邊的人和事,是孤獨癥的核心癥狀。盡管矯治訓練能幫患兒學會基本的工具性社交行為,如問候、排隊等,但孩子還是不會分享內心世界。3、溝通障礙,如沉默寡言、沒有目光接觸,或自言自語地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話。4、刻板行為,如喜歡做單調、重復的動作,或把東西按固定方式擺放。
孤獨癥的早期發(fā)現(xiàn)對康復治療至關重要。首先,孤獨癥兒童在幾個月時就有早期表現(xiàn),如跟父母沒有目光交流,或在三四個月時還沒有張嘴發(fā)聲、與人對話的本能等。許多患兒的確診就是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幾歲了還不會說話”;說個別字詞而不說完整的句子;被動回答,答非所問,重復提問;人稱代詞錯用,“我”和“你”混淆等表現(xiàn)。
其次,孤獨癥與性格內向有區(qū)別。正常內向孩子對外界有正常反應,他們不喜歡與人交流,但與人有互動。比如與他說話時,他會害怕地看著對方的眼睛,躲到媽媽身后。孤獨癥患兒對周圍環(huán)境毫無反應,有人形容他們把父母視為“生活的工具”,而不是“情感對象”,只有在想吃東西或需要幫助時才去找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