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是指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等)來獲取知識,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
只要固定在某個角度對事物進行認知,無論是誰,難免會都會作出片面、有失偏頗、甚至完全錯誤的評價或判斷。
強迫癥患者總是執(zhí)著于自我為中心的順向思維去看待強迫和周圍的一切。
常言道:上半夜為自己想,下半夜為別人想。意思就是要將心比心,不要光從自己角度出發(fā),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一想。
通過換位思考,看到的自然不是片面的,而是相對比較全面的、客觀的事物原貌?;谶@種認知,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也就會坦然。
打個比方說:如果當庭放個響屁,正常人也會認為不雅觀,也會感到難為情。沒有人愿意當眾放屁,也都認為放屁不雅,卻幾乎沒有人會認為放屁是不正常的,除非他是一個不正常的人。正常人之所以認為放屁是正常的,是因為他們不光只知道自己會放屁,也發(fā)現(xiàn)別人也會放屁。既然放屁是人皆有之,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現(xiàn)象,自然就沒有人去無端地責備自己,或者怨天尤人。
神經(jīng)質(zhì)類癥的人卻總是把自然界發(fā)生的一些不雅之事、不當之事、有悖倫理的想法、沖動、缺陷,或者讓人感到憤怒、恐懼、討厭等諸多煩惱的事情視為不正常的,而產(chǎn)生了異常的心理因素。
有了這些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后,就會采用一些自以為是的手段,諸如排斥、對抗、壓制、逃避等來對付,而這種不同尋常的態(tài)度必然會導致水漲船高的反抗力。
患者之所以認為強迫是不正常的,是因為只知道世上只有他會強迫,只有他的強迫才是真正的強迫,才是最嚴重的強迫,才是人生的最大障礙、最大的不幸。他們總是站在似乎有利于自己的一面去觀察、思考問題,從不會站在對立面去換位思考。
試想下:如果跟屁大的事情去較真,結果會怎樣?
世上有許許多多的小事情都是無法避免或者無法根除的,因為它們是自然的產(chǎn)物,是宇宙的一分子,不能憑著個人的主觀意志去改變。
雖然放屁不雅,但世界上恐怕沒有人能禁止或杜絕放屁;雖然細菌令人可惡,但世上恐怕無人能根除手上的細菌;雖然身后的影子猶如長尾巴一樣令人討厭,但世上無人能消除路燈下的身影;雖然強迫難登大雅之堂,世上恐怕無人能根除偶爾發(fā)生的強迫現(xiàn)象……
有位江蘇的女士,列舉了他她身邊兩位有強迫的正常人:“一個是我的前男友,他喜歡木工,他有不停干木工活的“毛病”,常常一個人深更半夜爬起來干起了木工活,諸如做些小木玩具,做幾個小凳子,盡管他家里的凳子堆積如山,但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干。可他從來沒有在意過,他覺得這個很正常。反而我出現(xiàn)強迫的幾率比他低,卻常常感到很難過。我對他的強迫現(xiàn)象感到難受,而他卻覺得我鉆牛角尖,責怪我,罵我神經(jīng)病,說正常的愛好在意它干什么”。
南昌一位朋友解脫后回到家鄉(xiāng),看到一位也有強迫的同學,出于好心,就建議此人也來解決強迫問題。這人竟然告訴他說:“你讓一個自己不認為是強迫癥患者的人去治強迫,不覺得荒唐可笑嗎?”
強迫癥患者認為:強迫是其人生最大的障礙。如果沒有強迫,自己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他們從來不敢“照鏡子”,找找自己的主觀原因,總是“閉著眼睛”看問題。把一切問題的根源歸結到客觀原因,也就是說,強迫成了他們失敗的唯一理由和擋箭牌。按照他們的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要把強迫消滅了,強迫的一切心理癥狀統(tǒng)統(tǒng)消失。
同樣的強迫問題,正常人與強迫癥患者對它的看法竟然如此不同。
強迫癥患者認為:只要有強迫,就一定會跟他一樣感到痛苦。“將心比心嘛”。當他們一旦發(fā)現(xiàn):原來許多強迫者,甚至強迫非常嚴重的人,絲毫不感到痛苦和糾結,他們會大吃一驚,如同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這對他們的改變錯誤認知有極大的意義。
江西的小華發(fā)現(xiàn)自己的老板,反復檢查門鎖的強迫現(xiàn)象超嚴重。因為他自己也有強迫,雖然很輕微,卻十分痛苦和糾結。當他每天看到老板沒完沒了的檢查門鎖,感同身受,難以忍受,于是就離開不干了。小華找到我們陳述此事后,我們叫他跟那位老板打個電話,問問他對強迫感受究竟咋樣。誰知,老板的回答竟然讓他目瞪口呆:“我痛苦的是賺不到錢,反復檢查門鎖咋了?不痛不癢,痛苦個啥?你真是個神經(jīng)病??!”聽罷老板的感言,小華這才發(fā)覺自己對強迫過于自作多情了。
二、前期認知
開始發(fā)覺強迫的時候,患者只是和平常人一樣偶爾出現(xiàn)一些強迫,或者發(fā)生習慣性的強迫,患者對此沒有任何介意。只是在某種機緣下,患者看到了強迫的猙獰的一面,這才讓他們念念不忘。
某女士有些潔癖,有事沒事就到衛(wèi)生間洗澡。本來她習以為常了,但一件事,讓她的人生發(fā)生了轉(zhuǎn)折。那天她在朋友家玩牌,手氣正好,突然感覺身子癢癢的,渾身不自在,不得不離開賭場。
事后她耿耿于懷,對自己愛洗澡的習慣有了新的認知,發(fā)現(xiàn)了它有害的一面——影響了自己。從那時起,她開始關注自己的潔癖“毛病”,時刻警惕和嚴防強迫的發(fā)生。
結果可想而知,真的把強迫盼來了。本來一點點的偶爾強迫,因為防微杜漸,對之高度警惕,百般挑剔和打壓,導致強迫越打越多。
有個男生,本來有點余光強迫,別人怎么提醒、笑他,都不介意??墒怯幸淮?,他在相親時喜歡上人家,卻被對方的母親拒絕,理由是:男孩有強迫。
這次相親失敗的經(jīng)歷,深深刺痛了他,使他對強迫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原來強迫“妨礙”他找對象。他看到了強迫的“猙獰面孔”,開始介意余光,對余光產(chǎn)生了恐懼。
以上男女,看到恐怖的一面并非虛假,而是客觀事實。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他們看到的只是局部或片面,卻以偏概全,作出過于主觀的錯誤評價。
每個人都可能會看到強迫恐怖的一面,但大部分人會覺得很正常。因為他們會調(diào)整看問題的角度,看到的是強迫的全部,從而得出客觀的評價。這正是: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三、中期認知
“迷中是非,是非皆非”。一旦糾纏上強迫,就好似墮入了迷霧,之后迷失了方向,再也看不到出去的道路。既被強迫“迷”住,就如一葉障目,看不到客觀真實的東西,因而對待強迫的態(tài)度就不可能是正確的。結果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不可自拔的境地。
“入山不見山,出山觀山景”。越是進入山中,越是看不到山的概貌?;颊哌@時如“盲人大俠”,四處出擊,卻屢戰(zhàn)屢敗。因為看不到強迫的全貌,只能借助放大鏡照著去看,結果把強迫原本不好的一面進一步放大,變得更加可怕。
由于把強迫以及與相關的一切都放大了,導致對強迫以及與相關的一切變得敏感多疑起來。哪怕是發(fā)生一丁點強迫,他們也會視同眼中釘、肉中刺,難受、痛苦,充滿恐懼;哪怕察覺到別人的一絲微笑或某個表情,也會懷疑別人在譏笑他們。從此以后,他們對強迫的思想更加執(zhí)著,感情更加專一,與強迫不共戴天,展開了“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殘酷的斗爭。
中期認知,導致進退兩難,錯在一錯再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知迷途知返,回頭是岸的道理。
四、后期認知
由于自以為是,過于輕敵,反而把自己帶進了死胡同,鉆入了強迫的牛角尖,越鉆越窄,越鉆越痛。
為了注入新的活力,他們總是尋找一些勵志的話來激勵自己,企圖戰(zhàn)勝強迫;為了消滅強迫,他們舍身求仁,豪情沖天;為了所謂的“壯志”,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為了所謂的“正義”,他們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此時的患者已經(jīng)變成了井底之蛙,不可能看到客觀地一面。他們沒有辦法讓自己跳出來,也不會原諒強迫了。抱著與強迫同歸于盡的決心死打爛磨,死撞南墻不回頭。
雖然不少患者也會反?。喝绻麜r光能倒流,絕對不會打壓常態(tài)性強迫。但世上沒有后悔藥,既然已經(jīng)患上了張牙舞爪的病態(tài)性強迫,斷不可原諒;既然走上了不歸路,絕不走回頭的路,好馬不吃回頭草!再難,也只有勇敢堅強地走下去才能成功!
看吧,這就是強迫癥者的決心!正是因為不放過現(xiàn)在的病態(tài)性強迫的態(tài)度和決心,才如同滾雪球般制造新的病態(tài)性強迫。
這正是:惡因,結惡果;惡果,造惡因。錯誤態(tài)度和病態(tài)強迫互為因果,惡性循環(huán)。
強迫癥患者也深有感嘆地說:一旦被強迫捉住了,再也掙脫不了它的魔掌。這完全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子曰:“過則勿憚改”。任何時候犯錯,任何時候改過都不會為時已晚。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五、思維僵化
思維是一個人平時思考事情的出發(fā)點和觀察事物的角度。有些人看問題只是站在單一角度,有的人善于從多方位的角度去思考。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論也不同。有的人固執(zhí)己見,思維僵化,形似井底之蛙,心卻夜郎自大,我們稱之為“井底思維”;有的人跳出局外,站在對立面去換位思考,形成逆向思維。
每個人一開始都是自我為中心的順向思維。在成長中,大多數(shù)人的思維會隨著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的積累逐漸逆轉(zhuǎn),變成逆向思維。也就是說,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大部分人的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會逐漸發(fā)生變化,即改變看問題的角度而形成變向思維,最后形成逆向思維。
強迫癥患者都有一個通?。嚎偸钦驹谧约旱慕嵌热ビ^察問題。這種固步自封,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只能讓患者變成坐井觀天的人。
思維方式不同,行為結果自然不同。思維決定認知,認知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患者如何對待強迫,很大程度上受其思維方式所支配。就如對待偶爾性的強迫,患者開始也是出于愛美之心或自我保護的思想,企圖消滅它,卻出乎意料地導致了事與愿違的結果——強迫越打越多。
一開始,患者只是出于“一拳打開來,保得百年安”的思維,想一勞永逸,盡快結束強迫的噩夢。因而與緊張、強迫這些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或客觀規(guī)律)進行蠻干,導致強迫現(xiàn)象越來越重,常態(tài)的強迫變成了病態(tài)的強迫。本來這種逆向思維方式是十分可取的,但結果卻完全出乎預料。其錯在于不講策略,而在于不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隨著斗“強”(強迫)經(jīng)驗不斷豐富,不少人慢慢地感覺到強迫的可怕和強大,中途退下了“戰(zhàn)場”。其中一部分變成了日后的隱形強迫癥患者,也有一部分人干脆向強迫“繳械投降”,反倒走上了康復之路。
仍有不少的人,盡管遭遇了無數(shù)次慘敗,雄心依在,大有視死如歸的英雄豪邁。他們從不觀察別人,更不知反省自己,總怪自己的控制力不夠強大,毅力不夠堅韌,關鍵時候下手不夠狠。
說到這,不妨想想,有幾個正常人有比強迫癥者的意志力、控制力強大?
他們認定,世上無難事,只怕肯登攀。為了不留遺憾,哪怕勝算為零,也要賭上一把,也要往前沖;明知山中有老虎,偏向虎山行。這似乎成了他們的座右銘。
六、固執(zhí)己見蠻干
這些人雖然勇往直前,戰(zhàn)略上藐視了敵人,卻在戰(zhàn)術上有輕敵思想,實乃莽夫所為。他們就像誤闖屋里的麻雀,看到光亮的窗口就以為是逃生出口,不假思索地猛沖過去,最終撞死在玻璃窗前。
雖然蠻干屬于“長痛不如短痛”的逆向思維方式,本來具有積極的一面。但因為違反客觀規(guī)律,僅憑個人英雄主義和主觀意念與所謂的敵人進行蠻干,必然會受到客觀規(guī)律的懲罰。
聰明人行事會像蝙蝠飛行一樣:遇到障礙,迂回拐彎,決不莽撞。這是一種戰(zhàn)術上的迂回,是一種尊重對手的做法。
其實,與強迫蠻干的人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勇敢無畏。相反,他們更害怕強迫,更加排斥強迫,才迫不及待地要消滅強迫。
就如手淫癥者一樣:因為害怕手淫,所以才壓制手淫的心理沖動,最終不得不發(fā)生失控的行動——手淫。顯然這是一種強迫與反強迫較量后的結果,也是手淫癥者一直擔心的惡性結果。
因為害怕發(fā)生強迫,而竭盡全力地壓制強迫預感,結果導致強迫行為——強制性強迫,這是強迫癥患者一直害怕發(fā)生的結果。
聞風而逃的人,其思維又是怎樣的呢?雖然逃過了強迫一劫,卻留下了長久不安和自責。顯然這是一種逃過了短痛,卻留下了長痛的順向思維方式。
七、不當評價
強迫癥者為什么不能象正常人那樣對待強迫,非要窮追猛打呢?為什么正常人認為細小得不值一顧的強迫,他們則把它視為天下第一大事?
比如,失眠癥患者,他們之所以對失眠非常害怕,是因為對失眠后果的不當評價或過分夸大了失眠的危險性所致。失眠患者錯誤地認為只有一睡到天亮,才算睡眠。如果只有四五個小時的睡眠,就是失眠。仿佛世上只有他一人會失眠,只有失眠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這種評價會使失眠者陷入高度的恐懼不安,加重失眠癥狀。
手淫癖者之所以對手淫恐懼,是因為對手淫的后果不當評價,過分夸大了手淫危害所致。他們認為一滴精一滴血,認為手淫會影響生育,會導致陽痿和性功能的衰竭。仿佛世上只有他一人會手淫,只有手淫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
強迫者之所以這么害怕強迫,是因為對強迫所致后果進行不當評價,過分夸大了強迫的危害。他們認為強迫是可恥的,強迫是另類的,強迫會低人一等,強迫會妨礙其前途。似乎世上只有他一人會強迫,只有強迫是天底下最大的事情。這種“唯我獨強”、“唯強最大”的思想,必然會使其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負擔。
俗話說:人抬人高,人貶人矮。評價越高,恐懼越大。
如果把強迫看得越大,心理因素就會跟著增大。反之,如果把強迫看的越小,心理因素也會相應地減小。
心里像有一塊磁鐵,什么倒霉事都要與強迫聯(lián)系起來:中途輟學怪強迫,考不上大學怪強迫,面試失敗怪強迫,任務沒完成怪強迫,沒有升職怪強迫,人際關系不好怪強迫,相親失敗怪強迫……總之一切歸罪于強迫!
過度關注強迫,以至于別人的竊竊私語,一個笑臉、一個鄒眉,任何一個異樣的表情和動作,都以為人家在談論和譏笑自己的強迫,認為別人有意跟自己其過不去,如此虛構夸張的不當評價必然會促使心理因素進一步發(fā)展。
富蘭克林說:“人生的苦惱很大程度上由于對事物的過高的評價”。只有實事求是地評價強迫,才可能使自己的心理回歸平靜。
八、認知錯位
在特定條件下,任何人都可能發(fā)生神經(jīng)質(zhì)癥狀。如見到鄰居被盜竊,擔心自家也被盜,顯得格外謹慎等。對這些反應,大部分人的表現(xiàn)只是短暫的,一過性的。有的人為了安全起見,安裝了攝像頭、報警器,但不久之后就麻痹大意了,防盜裝置也閑置不用了。但對某些過度內(nèi)傾性格的人來言,精神上會出現(xiàn)強烈的不安,并由此導致錯誤的認知。
如果把人皆有之的強迫、緊張、不安、不適等變化、以及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誤認為病態(tài),之后高度注意這些所謂的“病態(tài)”并企圖排除之,這些所謂的“病態(tài)”反而會表現(xiàn)得越嚴重。結果形成了注意與病覺的惡性循環(huán),致使癥狀加重,并陷于與癥狀屢戰(zhàn)屢敗的精神沖突狀態(tài)中苦不堪言。想排除“病態(tài)”的欲望越強烈,癥狀反而越加重;反過來,癥狀越重,想排除“病態(tài)”的欲望就越強烈。如此交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幾乎沒有一個強迫癥患者會覺得自己對強迫的認知和評價有錯。相反,自以為對它了如指掌。有的甚至還沾沾自喜道:久病成良醫(yī)嘛。
事實上,每個強迫癥者對強迫的認知、評價、判斷幾乎都是錯誤的。
順向思維支配下的人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對方,即手電筒照人——光照別人,不照自己。因而不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認知或判斷有錯。這好比,沒有人能發(fā)覺自己臉上有污垢,只有借助鏡子才能反觀自己。
強迫癥患者的認知錯誤遠遠不止對待強迫的態(tài)度,而是錯在對自己思想的認知上?;蛘哒f,對自己錯誤認知產(chǎn)生了錯誤的認知。他們總是自以為是,從不檢討自己的主觀思想認知是否有偏差。如此偏袒自己的主觀思想,必然導致自己的思想越來越偏。
很多人以為錯誤認知就是看問題或看到的東西是錯的。這是一種誤解。神經(jīng)類癥狀患者感知的事物肯定是客觀存在的。親聞目睹,怎會有錯呢?既然認知的結果沒有錯,那么錯在哪里呢?他們的錯,錯在不肯改變看問題角度的思維方式!
井底之蛙看到井上方有一片烏云,就以為要下雨了。而井外之蛙看到萬里無云,只是一片烏云剛好遮住了照在身上的烈日。井底之蛙看到的只能是一小片天空,不能說它看(感知)錯了,否則打死人家也不會承認。事實上,不管是誰,只要跌入“井底”,照樣也會變成井底之蛙,感知到的也是同樣的結果。
井底之蛙錯在哪里?錯在身處井底。
不難理解,強迫癥患者為什么那么恨強迫,非得除之為快,是因為他們確實感受到強迫對其構成的傷害。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感覺身邊的一些人看問題太偏激。他們總是振振有詞地說自己很清醒,很理智。在他們看來,一切問題都是別人的錯,都是客觀原因惹下的禍!唯獨自己沒有錯。他們把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事情全部歸咎于客觀原因。
“如果我沒有強迫,這個事情就不會辦糟。假如我不強迫,我的前途肯定會光明燦爛。”
在患者眼里,一切都是強迫的緣故,它是阻礙成功的絆腳石!難道患者真的就沒有主觀上的問題嗎?難道有強迫的人都無法獲取成功嗎?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偉人也是強迫者。
強迫癥患者對強迫以外的問題往往看得很透徹,甚至入木三分,可就在強迫問題上墮入了迷霧之中,看不到真實。
筆者有一名患有洗手強迫的朋友,凡事拿強迫當盾牌,從不承認自己有什么問題和缺陷。作為旁觀者的我,雖然當時也患有強迫,卻對他的問題看得很清楚,譬如好吃懶做,自私貪婪,斤斤計較等等,我倒覺得他的強迫不算什么。
為什么同樣患強迫的人對別人的問題看得如此的清晰,而對自己的問題卻視而不見,找不到缺點?是因為患者長期以來把強迫當成天下最大的事情來對待,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和強迫相比。
正如一位強迫患者在總結中寫道:“以前愛人跟我說:‘家里的煤氣沒了,去換氣吧’。我會說:‘你沒看到我在治療強迫嗎?’如果愛人問我:‘親愛的,小孩要轉(zhuǎn)學,去找找人吧’。我會說:‘等我強迫好了再說!’如果愛人問我:‘家里的自來水管壞了,找個人修理吧’。我會說:‘等我強迫好了再說’??傊谖已劾?,任何事情都沒有解決強迫重要”。
在這種“唯強最大”的思想指導下,患者模糊了視線,迷失了方向,看不清自己的缺點,變成了井底之蛙,自然也就形成固執(zhí)己見、夜郎自大的性格。
《西游記》里的孫悟空,面對村姑和她的爹娘,看到的全都是妖怪,于是才有“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而唐僧看到的全是好人,于是怪罪悟空濫殺無辜,導致師徒分手。在這里,孫悟空的眼睛是“火眼金睛”,而唐僧是凡胎肉眼。
鹽酸帕羅西汀片,適應癥為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常見的抑郁癥狀:乏力、睡眠障礙、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食欲減退。 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常見的強迫癥狀:感受反復和持續(xù)的可引起明顯焦慮的思想、沖動或想象、從而導致重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 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常見的驚恐發(fā)作癥狀:心悸、出汗、氣短、胸痛、惡心、麻刺感和瀕死感。 治療社交恐怖癥/
健客價: ¥50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
健客價: ¥95本品用于抑郁癥,亦可用于治療強迫癥。
健客價: ¥251、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2、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強迫癥初始癥狀的復發(fā)。
健客價: ¥80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反應性抑郁癥。常見的抑郁癥狀:乏力,睡眠障礙,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食欲減退。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常見的強迫癥:感受反復和持續(xù)的可引起明顯焦慮的思想、沖動或想象,從而導致重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常見的驚恐發(fā)作癥狀:心悸,出汗,氣短,胸痛,惡心,麻刺感和瀕死感。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常見的社交焦慮的癥狀:心悸,出汗,氣短
健客價: ¥761.抑郁癥:百優(yōu)解片用于治療抑郁癥狀,伴有或不伴有焦慮癥狀。 2.強迫癥:百優(yōu)解片用于治療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 3.神經(jīng)性貪食癥:百優(yōu)解片用于緩解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貪食和導瀉行為。
健客價: ¥255主要用于抑郁癥,亦可用于治療強迫癥。(詳見內(nèi)包裝說明書)
健客價: ¥301、抑郁發(fā)作; 2、強迫癥(OCD)。
健客價: ¥97本品用于抑郁癥,亦可用于治療強迫癥。
健客價: ¥27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二年的時間內(nèi),仍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48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二年的時間內(nèi),仍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32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的二年時間內(nèi),仍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20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初始治療有反應后,舍曲林在治療強迫癥的二年時間內(nèi),依然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價: ¥48舍曲林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包括伴隨焦慮、有或無躁狂史的抑郁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癥的復發(fā)和再發(fā)。 舍曲林也用于治療強迫癥。療效滿意后,繼續(xù)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強迫癥初始癥狀的復發(fā)。
健客價: ¥92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狀態(tài)。也常用于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健客價: ¥27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狀態(tài)。也常用于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健客價: ¥27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狀態(tài)。也常用于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健客價: ¥25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狀態(tài)。也常用于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恐怖性神經(jīng)癥。
健客價: ¥25抑郁發(fā)作、強迫癥、神經(jīng)性貪食癥,可作為心理治療的補充用于減少貪食和導瀉行為。
健客價: ¥2161、抑郁癥及相關癥狀的治療。 2、強迫癥癥狀治療。
健客價: ¥72抑郁發(fā)作,強迫癥,精神性貪食癥,可作為心理治療的補充,用于減少貪食和導瀉行為。
健客價: ¥24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相關癥狀。也用于治療強迫癥。
健客價: ¥58適用于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包括伴有焦慮的抑郁癥及反應性抑郁癥。治療強迫性神經(jīng)癥。治療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的驚恐障礙。治療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其它詳見說明書。
健客價: ¥55適應癥為治療各種類型的抑郁癥、強迫性神經(jīng)癥、伴有或不伴有廣場恐怖癥的驚恐障礙、社交恐怖癥/社交焦慮癥。(詳見內(nèi)包裝說明書)
健客價: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