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九九热国产,毛片aaa

您的位置:健客網(wǎng) > 精神病頻道 > 精神病分類 > 其他障礙 > 淺談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

淺談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移情焦點治療

摘要:具有邊緣人格組織者,大多數(shù)在DSM系統(tǒng)中,可以具有一種以上的軸二診斷上的人格障礙,軸一也多有焦慮障礙、抑郁障礙、攝食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等共病。

  在心理治療師的職業(yè)生涯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來訪者:他們好像滴水不進;對于他們,任何方法、技術都失去了效果。尤其是傳說中包治百病、有益無害的“共情”。對他們來說,有時候越“共情”越糟糕,甚至“共情”之后,治療師就被來訪者糾纏而無法自拔。這些來訪者雖然讓治療師們頭痛欲裂,但他們身上又有一種特殊魅力,讓治療師們要堅持工作。

  他們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是打動人心的;他們的感情,雖然常常突破治療界限,造成治療師生活的無比麻煩,卻是真摯坦白的。他們,就是傳說中的邊緣人格組織者。

  具有邊緣人格組織者,大多數(shù)在DSM系統(tǒng)中,可以具有一種以上的軸二診斷上的人格障礙,軸一也多有焦慮障礙、抑郁障礙、攝食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等共病。邊緣人格組織中最困難的一類,大概就是具有邊緣人格障礙者診斷者。這個疾病,過去被認為是“無藥可救”的,現(xiàn)在不少專業(yè)者也如此認為;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有不少人如此認為。

  矯正人格障礙的治療,相當于精神治療領域的心臟移植。難度可想而知。與邊緣人格障礙者的治療工作,用嘔心瀝血實在是不足以形容其艱辛困苦。不少同行為了他們的來訪者,花了無數(shù)的時間和精力,還經(jīng)常被同行不理解。最讓人喪氣的是,來訪者好不容易治療好轉(zhuǎn)了,但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負性治療反應――貶低治療師,攻擊治療師,認為自己的好轉(zhuǎn)和治療師無關。

  而治療只要出現(xiàn)哪怕一點點的紕漏,治療師就有可能被來訪者辱罵、毆打、控告、索賠、威脅、投訴,甚至有些治療師為此丟掉了執(zhí)照。

  所以有些機構(gòu)明令禁止治療師接待邊緣人格者,避之如洪水猛獸。有些培訓師也對學生們諄諄教導――“見到邊緣的,躲遠點,那是治不好的。”可是數(shù)十年來,專業(yè)界仍然不乏其人、前赴后繼研究邊緣人格障礙的治療。現(xiàn)在終于可以說,至少有一部分邊緣人格障礙者,是可以痊愈或好轉(zhuǎn)的。目前經(jīng)過隨機對照實驗驗證,對邊緣人格障礙有效的治療,共有四種――辯證行為療法、圖式療法、心理化基礎療法以及在本書中將要介紹到的移情焦點治療。

  其中辯證行為療法已經(jīng)有較多的中文資料,圖式療法的治療師操作指南也已經(jīng)翻譯過來,來訪者自助手冊正在翻譯中。而此書便是移情焦點治療的治療師指南手冊。

  這幾種療法各有特長。我個人的感受是,移情焦點治療和圖式療法比較適合門診治療,而辯證行為療法和心理化基礎療法比較適合住院治療。因為前兩者對治療團隊的協(xié)作性要求不高,而后兩者則要求一個較為團結(jié)和諧的治療團隊。據(jù)我這些年的觀察,治療師在運用移情焦點治療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覺得這個療法太理性了,太“冷酷”了,不夠人性化。

  其實這個療法的原理之一就在于,治療師要成為一個“民主的權威”,既能設定各種界限和規(guī)則,又允許來訪者擁有自己的權力;并可以和來訪者建立起分享彼此權力的領域。這就要求治療師能修通自己的權力情結(jié),不要害怕拒絕來訪者,也不會用“熱情”來掩蓋自己的恐懼――害怕來訪者體驗到被拋棄感。

  當然一個修通權力情結(jié)的人,更不會輕易地對某某事情貼上一個標簽,說,這是人性化的,那是不人性的。因為他知道,人性往往在不同的人們的認知中具有不同的認知標準,隨意拿著“人性”大棒揮舞的人,其實是在享受自己的話語權,而且往往不允許別人辯駁。

  第二,治療師求勝心切。

  如果從純粹性價比來看,治療邊緣人格障礙,真的是有些得不償失。

  一個治療師一周接待邊緣者2小時的話,大概要用2~3小時來平復自己被激發(fā)的情緒,用4~5小時看書學習先進技術,用1~3小時來參加案例研討會。但是治療師為什么還要治療這些人呢?除了權力情結(jié)外,自戀情結(jié)是很重要的動機。雖然把自戀情結(jié)升華為對療效的追求是適應社會的,但是治療師的自戀情結(jié)會很快被邊緣者捕捉住,從而成為控制、虐待、傷害治療師的方法。有些具有惡性自戀結(jié)構(gòu)的邊緣者,在治療成功后,相反會通過自傷、自毀、控告治療師等方式來徹底摧毀治療成果。

  以上兩點其實每天在臨床工作中,都在我自己和同行們身上可以看到。直到8年前遇到了這本手冊的前身――1999年那一版,一頁頁看過去,不禁嘆為觀止:

  俺們能犯的錯誤,別人早就犯過,總結(jié)出來了;

  俺們還沒來得及犯的錯誤,人家也說了,該怎么避免;

  俺們還沒本事犯的高級錯誤,這些前輩們也寫出來且指出來了;

  俺們要還好意思說自己要發(fā)明一個本土化療法超英趕美,那也太不地道了。

  從那以后,我就很少說,本土化等,決心首先做好學生再說。

  這次再次精讀此書,仍然覺得自己對前輩們充滿佩服和尊敬,而且對照自己的案例,又有了一個新領悟:以前總以為自己應該把幾種療法的精華合在一起,為每個病人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好、更快、更有效的療法來?,F(xiàn)在猛然醒悟,這其實也是自戀情結(jié)在作怪――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完美的療法的,也沒有完美的治療師。有些病人就是我沒法治好的。

  我學會了承認治療的失敗,承受治療的失敗,承擔治療的失敗。后來發(fā)現(xiàn),當我接受失敗后,好幾個病人對失敗的耐受力也提高了。當下明白,又一次進入了自體-客體關系循環(huán)中。最后要提醒讀者的是,這本手冊基本上可以算是精神分析書籍中困難度較高的幾本之一。困難一方面來自于作者的寫作語言,雖然2006年這個版本已經(jīng)在語言上有所改進,而我們翻譯的時候,也已經(jīng)照顧國內(nèi)讀者習慣,改寫了很多句子結(jié)構(gòu),降低了因為語言帶來的閱讀困難。但是,語言帶來的閱讀困難是微小的,閱讀這本書真正的困難來自于其知識結(jié)構(gòu)本身。

  讀者想要完全讀懂這本書,除了需要具有精神病學、精神分析學、臨床心理學、醫(yī)學統(tǒng)計學、神經(jīng)心理學各方面的知識外,尤其要有一定的人格障礙者的治療經(jīng)驗,并且對精神分析客體關系心理學和自我心理學的術語運用較為熟悉,能夠看到這些術語就想到它們代表的臨床現(xiàn)象;否則,要讀懂它恐怕并不那么容易。對于臨床經(jīng)驗較為豐富的治療師而言,你會不難發(fā)現(xiàn),這本書真是“旱地里下了一陣及時雨”,對很多臨床困境提供了寶貴的治療經(jīng)驗。當然很多地方也許你會懷疑,我當年也懷疑過,不過后來實踐證明,還是按照這些前輩的做法來做比較得當。

  寫這篇序的時候,正值身邊出了兩件事:一個是高鐵撞車,另一個是我的一位同行的病人墜樓而亡。而這位同行和鐵路系統(tǒng)一樣,追求快速根治所有神經(jīng)癥和精神分裂癥,傾向于認為自己可以整合并超越西方所有心理治療流派。

  高速高效是一件危險而悲哀的事情,做心理治療的雙方,都需要有耐心地享受時光,等待結(jié)果的浮現(xiàn)。無論成敗,坦然接受,如同兩個垂釣溪邊的老者。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購買了以下產(chǎn)品 更多>
有健康問題?醫(yī)生在線免費幫您解答!去提問>>
健客微信
健客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