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治療AD的一線藥物,膽堿酯酶抑制劑(ChEIs)也是研究熱點,以下是有影響的熱點報道。
多奈哌齊之重大發(fā)現—可增加后扣帶回血流
后扣帶回(PCC)血流量與認知功能相關,而大腦局部腦血流(rCBF)降低通常最早出現于PCC。Tomomichi等進行的關于多奈哌齊對PCCrCBF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輕度AD患者,經多奈哌齊(5mg/d)治療6個月后,有響應患者(是指治療6個月時MMSE評分增加≥1)雙側PCCrCBF明顯恢復,而患者基線和治療18個月時,rCBF有明顯降低。此外,在這些患者中,MMSE和ADAS-cog評分與PCCrCBF變化顯著相關。
CYP2D6活性不影響多奈哌齊的療效
Noll等對細胞色素P4502D6(CYP2D6)活性對ChEIs不良反應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在納入的105名受試者中,CYP2D6低活性患者為14.7%,中間活性為41.2%,正?;钚詾?4.1%。接受多奈哌齊和卡巴拉汀治療的患者中,不同代謝型的不良反應無顯著差異。而在接受加蘭他敏治療的患者中,CYP2D6低活性和中間活性患者的不良反應更多。
ChEIs--加蘭他敏、卡巴拉汀依從性引人憂
巴西一項大型調查研究,共納入2179例正在接受ChEIs治療的AD患者,結果發(fā)現,低于治療劑量的患者比例高達57.18%(低于治療劑量:加蘭他敏8或16mg/d或卡巴拉汀1.5或3或4.5mg,bid)。所有接受多奈哌齊的患者均未低于治療劑量(5mg/d或10mg/d)。多奈哌齊的依從性良好,而加蘭他敏和卡巴拉汀因劑量調整復雜而依從性較低。在巴西這類中等收入國家,AD的藥物依從性低應引起關注。
多奈哌齊聯合治療新發(fā)現
非臨床和臨床研究均證實,ChEIs存在劑量-效應關系,但因其不良反應而使藥物劑量受限。一項IIa期試驗,納入了41例接受10mg/d多奈哌齊治療且效果良好的中度AD患者,給與Solifenacin(競爭性毒蕈堿受體拮抗劑)首次滴定劑量為15mg/d,多奈哌齊劑量滴定(14周)至最大耐受劑量(40mg/d),此劑量持續(xù)治療3個月。其中88%的患者增大到此劑量且3個月內未改變劑量。認知功能與基線相比,劑量滴定期和維持期(第18、22和第26周)的ADAS-cog評分顯著提高;在校正了疾病自然進展和10mg多奈哌齊的獲益后仍有獲益。40mg/d與10mg/d和23mg/d的研究相比,常見的胃腸道不良反應降低約80%。無藥物相關退出或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
另一項研究提出多奈哌齊治療時補充維生素D對認知功能提高有顯著優(yōu)勢,原因可能是其能降低β-淀粉樣多肽1-42(Aβ42肽)的累積,同時其與維生素D受體結合從而更易通過血腦屏障和CNS的神經膠質細胞,包括海馬,丘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