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焦慮又稱為考試恐怖,是指因考試壓力引起的一種心理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迎考及考試期間出現(xiàn)過分擔心、緊張、不安、恐懼等復合情緒障礙,還可伴有失眠、消化機能減退、全身不適和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失調癥狀。
保定市世紀陽光心理咨詢有限公司心理專家李軍旗博士介紹說,考試焦慮會影響考生的思維廣度、深度和錄活性,降低應試的注意力、記憶力,使復習及其考試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無法參加考試。有的考生因此反復逃避考試,嚴重者可發(fā)展為精神障礙。
李博士表示:“心理學認為,心理緊張水平與活動效果呈倒"U"字曲線關系。緊張水平過低和過高,都會影響成績。適度的心理緊張,可以使人對考試有種激勵作用,產(chǎn)生良好的活動效果。但過度的考試緊張則導致考試焦慮,影響考場表現(xiàn),并波及身心健康”。
一般存在的考試焦慮主要有兩種趨向:一種是臨到考試之前開始感到緊張和焦慮;一種是在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學習焦慮,而一到考試之前則表現(xiàn)更為強烈。兩者都是由考試這一緊張情景直接觸發(fā)的,但前者的學習成績有好也有差,后者則基本上是因為成績一貫不是很好,缺乏信心所導致。
怎樣判斷考試焦慮癥?
李博士說,在判斷是否患有考試焦慮癥時,有兩種錯誤觀念:一種是認為,只要感覺到壓力,就懷疑患了考試焦慮癥,越懷疑就越緊張——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還有一種是認為,只有一點都不緊張的人,才是一個能在考場上發(fā)揮正常的人。
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只要是正常人,在考試前都會自然產(chǎn)生某種程度的緊張情緒。完全不把高考當回事,那就不會緊張,而這樣的人是那種對高考不報希望的人。高考有適度的緊張,才能發(fā)揮正常水平。
考試焦慮者,表現(xiàn)在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在認知方面,老想著考好了怎么樣,考糟了又怎么樣等等。這些想法、思維總是指向考試失敗的方面,缺乏自信,在考試環(huán)境當中,會感到非常不適。在行為方面,表現(xiàn)為兩個,一個是拖延,一個是逃避。
出現(xiàn)考試焦慮的原因
據(jù)調查,在學校中,考試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幾乎每一個學生在考試時都會有一定程序的緊張感和擔心,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學校將考試作為督促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的心理依據(jù)。但考試給學生帶來的焦慮卻有著很大的個體差異。
主觀因素
1、自我期望過高,夢想自己一舉成功,幻想自己考試能超水平發(fā)揮,當感覺自己力不從心時,緊張和焦慮的心態(tài)便油然而生。
2、知識準備和應試技能不足,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多少以及是否鞏固,都會影響他們應試時的焦慮水平。如果準備不充分,知識上有欠缺,則會導致信心不足。本來就提心吊膽,一旦試題與自己準備的不相符合,就更加緊張,結果必然導致高焦慮。
3、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強的學生,總有一種害怕被淘汰的心理,其實自己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但一旦成績不理想,就喪失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遇到一點挫折失敗就垂頭喪氣。
4、考前身體狀況不好。比如生病、失眠、過度疲勞等導致體能上競技狀態(tài)不佳容易產(chǎn)生高焦慮。
客觀因素
1、父母的壓力。父母普遍有一種補償心理,期望通過子女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因此,按照自己的期望來設計孩子的未來,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在學習上不斷地施壓。致使子女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難以達到父母的目標和要求,加重了心理壓力。
中國的許多父母是焦慮的,而在他們教育孩子過程中的語言、語氣,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比如說,很多父母會把孩子的考試成績與其的個人價值聯(lián)系起來,這極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考試焦慮”。
2、老師的壓力。教師往往偏愛學習好的學生,而學生也十分珍惜教師的這種"關愛",總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績以謝師恩,既為自己也為老師臉上添光,這種期待心態(tài),無疑會給學生增添幾分壓力。
3、同學之間的競爭。同一班級的學生,由于彼此之間存在著競爭,大家爭先恐后,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尤其是成績好的同學競爭更是激烈,彼此間有一種對抗心理,相互暗暗努力,加班加點學習,疲憊加勞累,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無形的心理壓力。
考試焦慮癥的治療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去除考試焦慮癥產(chǎn)生的因素,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調節(jié)手段進行治療。依據(jù)具體情況不同,兩方面可以有所偏重,也可以齊頭并進。
1.自信訓練考試焦慮癥的產(chǎn)生往往與消極的自我暗示有關。一想到考試,有考試焦慮的學生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要是考砸了怎么辦?"而且這種思維還有擴大化的傾向:"我要是考砸了,父母一定會很失望的。""我要是考砸了,老師一定會批評我。"這些想法導致焦慮水平上升,影響了考場上的正常發(fā)揮,而考試成績不理想又強化了這些想法,下次考試時,焦慮更重,對成績的影響更大,造成惡性循環(huán),難以糾正。
要想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就要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增強應試信心,具體做法是:
(1)學會覺察個人消極的自我意識。當消極想法出現(xiàn)時,要及時抓住它。想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需要平時勤加練習。
(2)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zhàn)。捕捉到消極的想法后,就用現(xiàn)實的積極的想法加以對抗。比如,你可以問問自己:如果不受到考試焦慮的影響,可以發(fā)揮正常水平的話,考不好的幾率是多少?
(3)養(yǎng)成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zhàn)的習慣。消極的自我意識已經(jīng)存在了很久了,要想徹底改變,需要反復應用對抗手段,才可以讓積極自我意識最終戰(zhàn)勝消極自我意識。所以,在平時反復練習對抗技巧,才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
2.放松訓練放松訓練針對的是焦慮時產(chǎn)生的軀體緊張狀態(tài),通過全身肌肉的放松,達到放松精神的作用。放松訓練的基本要點是,依次先收緊再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體會放松的感覺,每日堅持練習,最后做到可以隨心所欲,隨時放松。這樣,考試感到緊張時,可以立刻進行放松練習,達到全身放松。
3.系統(tǒng)脫敏這是行為療法治療焦慮癥的一種常用方法。應用時,先將自己焦慮的場景根據(jù)導致焦慮水平的高低,從低到高進行排列。然后,先想像自己正處于焦慮水平最低的那種場景,當焦慮感產(chǎn)生時,應用放松訓練方法加以對抗,反復練習,直到想像這一場景時完全不緊張。然后進行下一場景的想像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