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患者病情從溫和到嚴重有許多類型,至今還沒有一種特效的治療方法。有些患者隨著年齡增長癥狀會逐步減輕,嚴重者將影響正常腦功能,治愈難,也有可能終身不治。但如果有特殊訓練的老師,特殊的教育方法,自閉癥患者可逐漸適應正常生活對兒童自閉癥要采用綜合性的治療方法。治療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為治療,目的是促進對患兒正常行為的教育,特別是社會性行為的矯正,糾正異常行為,消除睡眠障礙、發(fā)脾氣、多動等繼發(fā)性癥狀等。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歐美,日本等城市化發(fā)展較早的國家,問題兒童日益嚴重,經數(shù)百位專家共同研究,終于1972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愛爾絲博士(J.Ayres)首先提出感覺統(tǒng)合理論。感覺統(tǒng)合就是人體在環(huán)境內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觀,從外界獲得不同的感覺信息(視、聽、嗅、味、觸、前庭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感覺統(tǒng)合不足或感覺統(tǒng)合失調就會影響大腦各功能區(qū)、感覺器官及身體的協(xié)調發(fā)揮,引發(fā)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以下介紹一些通過感統(tǒng)游戲和器材來幫助孩子康復,具體感統(tǒng)游戲在家庭比較要好操作些,而使用其中最好在感統(tǒng)訓練老師的指導下進行。
家庭可操作的感統(tǒng)訓練游戲
1游戲名稱:投球
游戲目的:鍛煉手眼協(xié)調能力、學習觀察和探索目標。
游戲準備:廢舊報紙、臉盆或紙簍一個
游戲活動:在孩子面前將舊報紙揉搓成團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已經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可以請孩子一起參與揉搓報紙)。讓報紙球在地上滾動,激發(fā)孩子游戲的興趣。與孩子一起玩丟球、滾球、追球、撿球的游戲。成人示范將紙團投入筐內,然后引導孩子玩“投球”。
游戲時間:20-30分鐘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1-1.5歲的孩子。根據(jù)孩子投球的情況,隨時調整距離和筐或盆的大小。
2游戲名稱:奇妙的錄音
游戲目的:感受錄音的奇妙,傾聽自己的聲音,能重復成人所說的詞或句子。
游戲內容:成人先說幾句簡單的話,并用錄音機或錄音筆錄下來,然后放給孩子聽,引發(fā)孩子的興趣。告訴孩子,這是“錄音機(錄音筆),它會學我們說話”。然后讓孩子對著錄音機(錄音筆、手機上會說話的湯姆貓效果很好)說一句話,把孩子講的話放出來給孩子聽,觀察孩子的表情和反應。
游戲時間:10--20分鐘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2-3歲的孩子。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孩子來假裝錄音機,當成人說一句簡單的話后,孩子就要學者重復一遍。
3游戲名稱:雙人兩腳走
游戲目的:鍛煉孩子手臂力量、平衡能力。
游戲準備:地板(或場地)上畫好圓圈、曲線、或長方形等、小障礙物若干。
游戲活動:讓孩子騎在成人脖子上,握緊孩子的雙手,或快或慢、或走或跳,自幼繞行與小障礙物之間。成人從背后用雙手扶住孩子腋下,讓孩子的雙腳站在成人的雙腳上,和孩子一起邊念口令“一二一、一二一、”,一邊沿著畫好的圖形走。
游戲時間:20-15分鐘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1-1.5歲的孩子。成人孩子可以一起往前走或者向后退,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4游戲名稱:鉆洞洞
游戲目的:練習手膝著地爬行,設定方向爬行。加強爬行的靈活性。
游戲準備:孩子喜歡的玩具若干
游戲活動:在房間的某處放一件孩子喜歡的玩具,引起孩子先注意。一個成人手腳著地彎下身子做“山洞”,引導孩子鉆過山洞去拿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拿到玩具后,讓孩子玩一會玩具以鼓勵。
游戲時間:15-20分鐘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1-1.5歲的孩子。選擇適當?shù)膮^(qū)域或空間,讓孩子有開闊、安全的爬行范圍。
5游戲名稱:拉拉走走
游戲目的:練習拉著玩具走路
游戲準備:一個帶輪子的可以拖拉的玩具
游戲活動:拿出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告訴孩子玩具的名稱。示范給孩子怎樣拉著玩具走,引導孩子拉著玩具行走。
游戲時間:20-25分鐘
指導與建議:游戲貫穿1-1.5歲的孩子。玩具翻到或繩子纏繞時,大人要及時給與幫助,以免孩子發(fā)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