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需要治療嗎?
在自然眼中,整個人類就是自閉癥兒童。
自閉癥是對文明社會的某種警醒
生命從原初狀態(tài)趨同于社會的過程,被美譽為是成長或成熟。然而,自閉癥似乎是老天跟人類開的一個玩笑:總有一些人終其一生都難以成熟,或者說干脆拒絕被社會化。
兒童發(fā)展理論認為,自閉癥的孩子需要一種簡單、刻板、重復的環(huán)境,以適應(yīng)他永恒單純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要么對物質(zhì)、語言、情感、規(guī)則等人類信息的刺激非常不敏感,要么就對特定的信息過度敏感,夸大反應(yīng)……反正一切都不按常規(guī)辦事,我行我素,也不在意人類社會的審美、價值觀、評價系統(tǒng)。即使是面對被人類過度美化的愛這種情緒,他們也不花心思去理解,不耗費精力去表達。
人類學者研究表明,越原始的地區(qū),越古樸的民族,自閉癥發(fā)病率越低,甚至幾乎為零。越發(fā)達、文明、科技水平越高、城市與人口聚集度越大的地方,自閉癥發(fā)病率越高??梢娮蚤]癥與人類科技與文明進步呈反比關(guān)系,而這似乎表達了人類生命發(fā)展中的一種隱喻和疑問:在當今高度社會化、科技化、商品化的社會中,人類進化是真的日趨完善?還是生物機能迅速墮落與退行了呢?人類逐漸遠離了生養(yǎng)自己的自然,把自己孤立或凌駕在自然之上,而自閉癥恰恰就是一種諷刺,是人類命運的投影——在自然視覺中,人類整體是一個自閉癥患者。
他們需要的不是治療矯正,而是適合的環(huán)境
自閉癥的內(nèi)心世界到底為何,不得而知。對沒有患過自閉癥的人來說,科學猜想永遠是理性推論的產(chǎn)物,那不是自閉者的內(nèi)在邏輯。對有自閉癥的人來說,又不愿用正常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表達,或者也懶得搭理對此感興趣的非自閉者。
世界上的確有不少被稱為專家的自閉癥研究者,在愛心的激勵下為自閉癥患者設(shè)計了許多康復之道。其實不管一個專家把自閉癥研究得多透徹,也不會比一個自閉癥者更了解它。妄圖把自閉癥治療為非自閉者,就類似漂白皮膚,只是在視覺上讓黑人趨同于白人。這里隱含了一個巨大的差別歧視或者意識空白:我們是上帝嗎?我們有權(quán)力讓不適應(yīng)現(xiàn)今社會的人群學習適應(yīng)之道嗎?為什么不改變一下思維,為這個特殊的人群建立一個他們喜歡的環(huán)境或者有利于他們的社會?
其實不光是自閉癥者,那些有著抽動、躁郁、分裂等癥狀的孩子們,他們都有權(quán)力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成長的環(huán)境。社會體制對正常人來說是慈母,對非正常者來說就是暴君,更何況,這里是否正常的標準也是我們?nèi)藶閯澏ǖ摹H藗儾恢烙袥]有想過,特殊人群需要被治療或者改變?yōu)樗^的正常人,才有機會得到學習、生活、成長,在人本的立場上,這看似關(guān)愛,實為強權(quán)。
關(guān)愛自閉癥兒童更像是一種反省
今天我們關(guān)愛自閉癥兒童,不是體現(xiàn)所謂的愛心、慈悲與寬容,而是為今天社會還不能滿足自閉癥兒童的需求奉上的內(nèi)疚之情。這一天關(guān)愛自閉癥兒童的父母是恰當?shù)?,因為他們是社會與自閉者鏈接的橋梁,他們辛苦了,承受了太多。而對自閉癥兒童來說,就不一定有什么效果。
正常人接觸自閉癥兒童需要學習自閉癥的技術(shù),想象自己也是一個自閉癥者,對他們來說也許安全、寧靜、放松和有距離的人際模式是合適的,任何違愿的熱情接近與引導都可能導致自閉兒童的恐慌。
4月2號,世界自閉癥日。人們在給予自閉癥兒童關(guān)懷的時候,要想想我們?nèi)绾瓮晟粕鐣贫?,確保給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同時也要反思一下,大自然從不會強求一棵梨樹結(jié)出蘋果來,人類卻通過嫁接創(chuàng)造了一種被稱為蘋果梨的東西,那么,對自閉癥的治療與康復是否也類似嫁接技術(shù)?在我們眼里是讓自閉癥兒童獲益了,但在自然的眼里又會是什么?
遺憾的是,社會并不能一日就得到完善,自閉癥兒童還需要長久地生活在正常人的社會里。對輕度自閉癥兒童來說,康復多少可以幫到他們;對嚴重的自閉癥兒童,就只能解決他們的衣食住行了。但不管怎么說,關(guān)愛自閉癥兒童總比那些漠視他們的行為好千百倍,至少我們有一種意識,愧疚于我們正是心靈的自我救贖。對那些依然忽視自閉癥以及其他特殊兒童正當權(quán)益的人來說,用“罪孽深重”來評說算是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