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妄想是思維變態(tài)的一種主要表現。妄想是一種在病理基礎上產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態(tài)的推理和判斷。它雖不符合患者所受的教育程度,但病人對此堅信不疑,無法說服,也不能以親身體驗和經歷加以糾正。妄想,在人們的常識中,通常和一些心理疾病聯系在一起。但最近,倫敦精神病學協會的一項研究發(fā)現,40%的普通人都有妄想的經歷。
在倫敦地鐵爆炸案發(fā)生一年后,研究者利用虛擬現實的技術,讓200位參與者觀看了一段4分鐘的地鐵錄像。結果發(fā)現,超過1/3的人,出現了妄想的反應。他們覺得別人看起來很兇,讓人不舒服,威脅到自己的安全。
相比之下,其他人的感受則是,別人都挺友好的,偶爾有人會不經意的打量自己一眼,人們友好的對自己微笑。
在完全相同的虛擬環(huán)境下,人們的體驗卻不同。研究者指出,即使是普通人,在經歷了創(chuàng)傷后,也會或多或少的,感到一些和心理疾病類似的不適。
跟周末說再見,例會,接下來幾天的奮戰(zhàn)……星期一,實在不太輕松。但它真有想象中那么令人沮喪嗎?悉尼大學的一項調查說,不。
對500多位參與者調查后發(fā)現,人們在星期一并不特別沮喪,而周末,也不是那么令人激動。實際上,心情低落,多數發(fā)生在星期三,而星期天,則會讓人振奮。但總的來說,一周七天,大家的心情是比較平穩(wěn)的。
研究者指出,這是由于我們的記憶偏好:對特殊的事情,回憶得最多,也最快。星期一的不盡人意和周末的娛樂休閑形成反差,因此,我們認為,星期一讓人不愉快。但是如果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會調節(jié)情緒,也會避免病癥的來襲。